三农专家温铁军为贫困县“卖大米”你如何想?
巫继学
无意间在网络上发现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为一个叫做“南马庄村”的国家级贫困县(焦裕禄工作过的河南兰考县)叫卖大米,当然是无公害大米,不是郭达扮角叫卖的那种大米。(来源: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专家为扶贫而出力的事多有传诵,也各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问题是,有那份心。用目前的时髦话说叫“感动中国”。真的,只要你有这份心,你首先就会感动自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其实,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的,是高层领导,是专家学者,是富豪贵人,是海外华人,还是山乡农人,还是平民百姓,还是赤贫浪人,还是打工一族,在扶贫问题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分分角角予乞讨者,巨资捐赠希望工程,点拨谜津于迷途羔羊,义演于赈灾会上,都是伟大的,不朽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过去讲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智的出智。你要是出力、出钱、出智一担肩,更好。从上一世纪初梁漱溟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在邹平的实验和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的工作以来,我们总能见到这种忧国忧民,心系贫困的志士人仁。
当然你不扶贫也不是错,你有这个自由,但你站出来说三道四,那就是你的错。至于有人此时此刻公开叫嚷什么我就是不扶贫,就是不捐钱,只要你能心安理得,算是你的造化。
中国传统历来讲救急不救贫。急如星火的事,要死要活的事,人命关天的人,“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要救,而且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救。贫穷不是靠别人一时一事地救济能解决问题的。现代经济学管叫他打造扶贫的造血功能。当然,也不断有输血与造血的关系的讨论,也不断地有不同的看法与议论。但人人都有一份不仅救急也救贫的心,人人都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那末,所谓感动中国才会真正感动中国。
今天
温铁军呼吁文字本来就是一个学者式志愿者的内心独白,字里行间散发着他热爱三农的丝丝情愫,我在此原样抄录如下,与各位阅读者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新农村建设”产品——南马庄村无公害大米
各位城里人:
本推荐不是广告,而是我这个老志愿者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合作社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城里人吃的食品由于化肥农药超标而迫使我们每天慢性中毒,对家人的健康是越来越大的威胁。从报刊不断披露的信息看,无论什么高级场合、豪华包装的食品,都未必是安全的,消费者被不法商人造假欺骗的情况比比皆是。最近这些年来,我发动起部分高校知识分子、大学生志愿者等积极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河南兰考县,与当地干部和群众相结合,组建了以经济发展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民自助组织,希望能调动起农民改善生活、发展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南马庄村就是在外界力量的帮忙下组成了无公害大米协会。勤劳的南马庄村人利用黄河水灌溉的优势,严格按照无公害大米生产的操作规程,对会员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发放无公害的农药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协会还成功进行了无公害大米产地认证、产品认定,注册了商品条码和“鑫合”牌商标。
近年来的农村调研和实践让我认识到,帮助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有机生产,合作社内部成员之间互相构成的监督使得任何造假难以得逞。直接购买合作社的产品,是最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
现在,农民已将大米拉到了北京——城里人的家门口。大米的价格根据其真正成本计算已远远低于一般超市的无公害大米价格,欢迎您选购!欢迎您做个好消费者!
温铁军
尊敬的各位北京市民,或者现在就住在北京城里而且要吃米的那些的公民,推而广之各位城里人,你们看到过
如果当时看到了,你是否因为他那饱蘸扶贫情感的语言,他作为著名教授的公信力,以及无公害大米本身的吸引力而买了他们的大米呢?
如果现在你才看到,你是不是有购买的冲动呢?
如果你买了,你究竟是出于经济利益选择买还是出于社会效益而购买呢?或者什么主导理由也没有只是觉得要买(一种八十年代生的人特有行动力)。如果你没买那又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