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不开民主集中制


中国离不开民主集中制

--腐败的“如来佛”---民主集中制

(司马建国15年中国道路模式探讨的结论)

民主集中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近80年来仁人志士的探索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智慧选择的,适合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的治党模式。因此,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同理,民主集中制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模式。为此,只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变,无论社会如何变、如何循环,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皆必须定格在:民主集中制。该制度的具体执行载体是执政党领导下的多党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从理论上说,它同样包括民主制与集中制两个方面,民主和集中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但是,在执行时往往会出现片面强调某一侧面,而忽视、甚至否定另一侧面,致使国家管理受到破坏和损失

综上所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统一是中国民主集中制管理国家模式的核心。以史为鉴,中国国情告诉我们:中国不能实行多党制。实行多党制之日就是国家分裂之时。作为现代中国人,90%以上的人会在面对国家分裂时回答“不”。

中国共产党决策的民主集中制是在吸收、整合适合我国国情的世界各国和国内不同民主形式精华的基础上铸就的。是经典实用的,是长久适用的,是立体的不是单一的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系统,是“耐用”的而不是一遇到新问题就崩溃的体系。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任何的一种民主形式,从单一角度看是头头是道的,但是,不全面不可行。我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就存在一个如何执行好完善好的问题。通俗的讲就是:任何时期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四个字“言行一致”即说到做到。人民不会要求100%做到,但要及格,让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打破。比如贪官聚财,一般一家有一套房,你搞2套,人民还可以承受,你非搞38套,那人民就不满意了。那就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对你进行‘集中’了。

虽然,目前存在的腐败就是在新时期执行中出现的危害国家发展的事实,但是,共产党人在一开始不久已经预见到了。小平同志的原话就是铁证:“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的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绩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我们可以愤恨腐败,担心国家前途,但是,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从历史的经验和未来国家领导集体的雏形上看,中国共产党必会在自身的整改中得到永生。

以史为鉴,中国的民主集中制目前的主要形势和任务是:

 第一,坚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永久信念。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国家主人翁的政治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监督国家机关和各级国家干部,同官僚主义作斗争,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甚至成为“老爷”,并及时清除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坏分子,使人民群众自觉地同极少数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作斗争,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使人民能够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在此基础上把人民的民主权力扩展到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的民主原则。

  第二,把侧重点放在发展民主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达形态。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广泛地发展商品经济。这是我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商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平等竞争。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成果。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劳动人民免受剥削,当家作主的主要保障。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为适应各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还必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私营及三资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了活力,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建立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益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物,应有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权利,如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平等的竞争权,财产的所有权等。只有享受到这些自由权利,他们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自觉弘扬爱国、敬业、守法精神,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并且认真贯彻共同致富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发展生产力,振兴民族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把侧重点放在民主制建设上,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的改革,是要从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领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动因。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有:党政不公,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领导干部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之所以存在这些弊端,除了历史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有密切关系。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正是我国存在官僚主义等现象的一个“总病根”。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目标。即“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1)]这三项改革目标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有了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才能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那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有了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才能激发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对各级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党内和人民的民主,才能调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改革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国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原则就是:把侧重点放在民主制的建设上,同时也不能忽视必要的集中。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我国现实综合国情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民主集中制。中国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经典模式。中国的民主集中制模式适用500年没有问题。请中国的各路民主人士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并助执政党全方位执行、完善之,完全没必要再出台各种已经包含在中国民主集中制系统内的“新理论”了。更没必要抱住那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新观念”了,那些抓住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的自身缺点而进行攻击的言论纯属昙花一现。我们要对持有“新理论”“新观点”的真正爱国的公民实行民主,对借机分裂国家的公民要进行果断的铁腕的“集中”。

民主集中制—人类社会治理的通用模式。

民主集中制---腐败的“如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