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哥本哈根上一课:三种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早已成为一个具有压迫力量的词汇,它似乎代表着一种先进,嘲讽各种内陆文明、黄土文明的落后。它也不言而喻地代表某一个地区的文明,因“海洋文明”无需证明的先进性,使得独占“海洋文明”这一称号的某个地区或民族也获得了先进文明的天生资格。只要深究一下那个光辉夺目的“海洋文明”,就会发现,事实上,它是指地中海的海洋文明,以及从地中海文明直接衍生出来的欧美海洋文明。这一特殊的海洋文明,几百年来成为海洋文明唯一的体现,而且还是唯一先进、正确的体现。我认为,欧美海洋文明的独占魁首、独领风骚的局面应尽快破除。世界上还有其他形式的海洋文明,而欧美的海洋文明是其中最差的。


    欧美海洋文明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地中海文明,这个海洋文明有它的特征。地中海的岛屿或半岛小国、小城邦,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很差,只有通过海洋向外扩张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地中海相对地球来说,只是一个水塘,并不算大。它相对封闭,使得生活在地中海领域的国家,对于整个地中海水域比较容易获得全面了解。但它又相对开放,因为地中海水域之外的陆地,比地中海大得多。因此,地中海的海洋文明便获得了一个固定模式,只要通过海洋向外扩张,就能获得比自身产出大得多的财富,而且,地中海之外的陆地财富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地中海海洋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靠武力扩张而获得财富。古希腊城邦与特洛伊漫长的战争是一个典型,古罗马征服巴勒斯坦、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另一个典型。亚历山大的陆地征服是地中海文明一个失败的典型。地中海海洋文明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海洋,借助陆地手段,彻底控制地中海沿岸,建立不平等的殖民地,获得他人的财富,文明便得以确立或延续。即便如此,它的财富依然不够所有人的享受,还不得不在自己内部划分出大量的奴隶,被剥夺享受的资格,以满足少数人的贪欲。


    地中海的海洋文明也许可以算比较古老的海洋文明,不管怎么说,在地中海的航行,比起地球上其他海洋的航行,要安全可靠得多。然而,除了地中海之外,另一些地方也有自己的海洋文明方式。其中一个,我称之为亚洲海洋文明。从阿拉伯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到中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的这一个海洋文明,事实上规模比地中海的海洋文明更大,有效持续时间也不比地中海海洋文明短。亚洲海洋文明比地中海更开放,但是,它有一个与地中海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特征:从不征伐,从不以占有殖民地为文明成功的方式,而是以公平的自由贸易为第一原则。


    亚洲海洋文明这一特征的出现,是因为东亚、南亚、西亚各国,在本质上与地中海沿岸各国有很大的不同。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都是小国或岛国,自身创造财富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它们几乎没有多少可供与他人公平交换的产品,只能采取征伐、占领、掠夺的方式,以获得自己享有的财富。然而,在东亚、南亚、西亚地区,各个沿海国家都有极为丰富的自有物产,使得公平交换得以实现。其交换的物品包括阿拉伯香料、宝石、玻璃制品,印度的香料、铁器、蔗糖,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在亚洲的辽阔海洋上,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得以实现。这是亚洲海洋文明与地中海海洋文明最大的区别:亚洲海洋文明体现公平贸易,地中海海洋文明体现武力占有的掠夺。因为,亚洲各国自己有丰富的物产,古希腊、古罗马自己的物产很有限。


    欧洲的文艺复兴是重新发扬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看到,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完全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海洋文明方式,重操武力掠夺财富的旧业。古希腊城邦攻打特洛伊,无非是因为特洛伊当时是一个贸易中心,希腊城邦因自己没有物产可供交换,只能用武力占领;古罗马攻占埃及,无非是因为埃及物产丰富,连罗马居民的粮食都不得不靠尼罗河来供应。如果海运粮食中断,罗马就完了。文艺复兴后,古希腊、古罗马的海洋文明方式,扩大成葡萄牙攻占印度、攻占新加坡,西班牙占领美洲,英国占领印度,美国控制全世界物产最丰富的地区。而这种野蛮方式,在亚洲海洋文明中从未出现过。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自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亚洲海洋文明的精髓。但是,地中海海洋文明被复兴、扩大成欧洲海洋文明后,占领与殖民地,奴役与被奴役,使得平等和自愿彻底丧失。因此,欧洲海洋文明所号称的自由贸易、公平贸易,不过是徒具其表,不过是掩饰掠夺的幌子。

    与欧洲海洋文明、亚洲海洋文明不同的,还有一种海洋文明,就是太平洋岛屿的海洋文明。太平洋岛屿也有自身极为鲜明的特点。这些岛屿大都像古希腊岛屿一样,很小。但是,与古希腊不同的是,太平洋岛屿到达其他地方的可能性、方便性更低。因此,太平洋岛屿的海洋文明更具封闭性、局限性。这种自然条件使得太平洋岛屿的海洋文明诞生了自己的特征,那就是自给自足。同时,在社会形态上,岛屿海洋文明大都弱化了私有财产的价值,更多体现财产共有,所有人同舟共济、互相帮扶的特色。太平洋东部孤悬海上的复活节岛是一个突出的反例。在古代航海条件下,复活节岛与外界几乎彻底隔绝,不得不完全靠自给自足。然而,考古及历史研究发现,这个并不很大的岛上,产生了严重的派别对立,并且产生了树立巨型石像的习惯。研究认为,复活节岛树立巨型石像,源于部族对立冲突和胜负的炫耀。因此,对立和冲突,炫耀型文明方式,终于使得复活节岛的自身资源耗尽,岛上所有的人都无法生存,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复活节岛的这种情况在太平洋其他岛屿上很少出现,因而,太平洋的其他岛屿,大多都能延续自己的文明方式。例如南太平洋上美丽的塔希提,欧洲人刚到的时候,惊其为天堂,人人幸福快乐、美丽健康、无忧无虑。直到欧洲文明进入,塔希提的原住民才失去了一切。


    太平洋岛屿的海洋文明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著名的北宋学者司马光说:天下财富是有穷尽的。地中海文明及其继承者,欧洲的海洋文明,长期没有这种观念。他们沿袭古希腊、古罗马的扩张方式,始终认为,只要不断地扩张,财富就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太平洋岛屿的海洋文明与欧洲海洋文明恰好形成对立。基于太平洋岛屿的自然特征,“财富有穷尽”的观念,在岛屿海洋文明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在我们今天看来,复活节岛的命运说明了岛屿海洋文明的本质:一旦因争夺财富而产生冲突、对立,一旦为争夺财富而大量无谓地消耗财富,这个文明很快就到了尽头。因而,太平洋岛屿文明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生活的快乐幸福,不以占有财富为首要条件;人们共同捕鱼、采摘,共同分享;既不竭洋而渔,又能衣食无忧;在保证了起码的生存需要后,人们的快乐幸福来自内心,而非对物质的更多占有。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海洋文明,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中国早就接受了“天下财富有穷尽”的观念,但是,中国人的“天下”比太平洋岛屿的“天下”要大得多,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比欧洲人眼中的“天下”也要大。因此,占据天下一部分的中国人认为,可以通过贸易使自己获得更多,或者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与古希腊传统不同的是,中国人主张的贸易,要么是互通有无的公平贸易,要么是自己吃点亏的赠予贸易。赠予贸易在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欧洲人看来,简直就是傻瓜。他们肤浅的头脑无法理解,那是老大为了维持天下太平,使得公平自由的贸易可以长久持续,而不是杀鸡取卵,就算养一只鸡,也要喂饲料吧?西方到今天才刚刚悟到这一点,远没有做到。


    站在今天的立场比较上述三种海洋文明,尤其在全球生态危机、全球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欧洲海洋文明是三种海洋文明中最差的一种。它之所以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变成海洋文明唯一正确、唯一先进的代表,完全是因为欧洲中心论这一偏见思想的结果。它以狂妄和无知作为动力,以疯狂扩张的方式获得财富。直到最近几十年,西方才刚刚意识到“天下财富有穷尽”这样朴素的真理,而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并贯彻了这个道理。西方意识到“天下财富有穷尽”,是因为它们疯狂扩张的海洋文明,已经把地球推到灭亡的边缘。从浩瀚的宇宙看地球,地球实际上就像是太平洋中一个孤悬的小岛。因此,地球上的人们,应该在整体上接受岛屿海洋文明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避免复活节岛的悲剧。其核心就在于和谐相处、抛弃财富至上、扩张为王的欧洲海洋文明,尤其是要抛弃损人利已、武力抢夺的欧洲海洋“文明”的野蛮方式。


    可笑的是,西方社会对于“天下财富有穷尽”长期的无知,已经造成对地球的严重威胁,通过海洋扩张与通过资源扩张以实现无穷尽地获得财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他们如梦初醒地意识到“天下财富有穷尽”这一真理,又立即把自己打扮成最先觉悟的文明人,企图依然站在文明的制高点,对其他人指手画脚。就好比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刚刚懂得了一点大道理,便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事实上,这个简单的道理,其他人早就懂了,并早就在这么做了。亚洲海洋文明、太平洋岛屿海洋文明早就奉行这样的生活原则和方式。恰恰是被西方人用自以为是的欧洲中心论的傲慢、狂妄和无知毁掉了。如今,他们还把自己装扮成先知先觉的圣人,又难以掩饰锱珠必较的贪财本性,居然还试图领导世界。哥本哈根大会上,西方人这种滑稽极为充分地暴露。说是要减排,自己带头做就是了,废什么话?既然要领导世界,自己先做出一个真正的榜样,别人自然跟着学。连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还妄称领导世界?自己只会唯利是图、斤斤计较、缺乏诚信,如何服人?领导者道德上的破产,这个世界必将一团糟。开这么一个会,无数人飞来飞去,本身就制造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底是真想减排,还是拿减排压人?这个会快结束了,看结果吧,再看未来的地球吧,这个即将被欧洲海洋文明毁掉的地球。

 

 

相关文章:

给哥本哈根上一课:三种海洋文明

全球暖化中的科学角色

二氧化碳与美国困境

能指望哥本哈根什么?

灭顶之灾会降临吗?

灾难离我们有多近?

放屁:全球暖化的祸首之一

全球暖化是个大骗局?

青花瓷背后的历史信息

误导就是话语权转换

利玛窦误导中国

先占原则:野蛮的自由

欧洲人地理大发现只是“按图索骥”

“夸父逐日”的一个解释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为何结束?

当西方人来到中国海岸线

明朝后期的海洋贸易政策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倭寇里的中国人

明朝后期海禁政策的反复

明朝对外开放的成果

清朝海禁与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论的谬误

明治维新告诉我们什么

 

外销瓷为何内外有别?

古董传奇可遇不可求

古代中国瓷器如何赚全世界的钱

中国陶瓷出路何在?

吴蕴初大战日本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