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专场拍卖是个与众同乐的好事——陆新之


八月天气阴晴不定,股市起起伏伏,令投资者多少有点忐忑。不过,八月的第一天,收到朋友发来的奥运一周年专场拍卖信息,研究一下很有意思。
这几天北京常常能够看到蓝天。这显然也得益于去年奥运会的蓝天计划。转眼三百多天过去,但是奥运对于北京和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场比较风光的主家宴。不过,奥运会也是一场生意。花了那么多投入,其后的奥运会剩下的各种物品的处理,需要有好的安排,才能延续奥运记忆,也才不至于使到这一笔庞大的资产闲置蒸发。

这次北京产权交易所举办珍藏梦想•奥运一周年专场拍卖会,值得一赞的是第一次由民间进行组织拍卖奥运物品。以前组织这类活动的都是奥组委,官方的。既然是官方组织的,往往是门槛高,参与者少。而这次由民间组织拍卖,自然也有很多市场化,贴近民众的安排。例如,这次组委会大胆地采用零起拍价。很多其中的珍贵物品都是零起拍价。因此,理论上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拍卖的吸引力。例如,其中一个拍品,就是盖国际奥委会五环印章并有萨马兰奇亲笔签名的2001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首日封1枚,2001年国际奥委会发行《感谢萨马兰奇》官方丝织纪念封1枚。组织方开出的参考价是人民币900元,相信CBD一大批上班族都有兴趣竞拍一下。

除了与众同乐之外,奥运拍卖,还起到了一个好头。历来中国的体育产业都是举国支持,付出的人力物力巨大。而沉淀下来很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奥运物品,都长期锁在仓库里面,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国家的官方和半官方运动组织,本身又应该聚焦于自身的专业上面,花精力和资源区经营这些奥运物品并无益处。因此,采取拍卖的方式,让更多的民间人士和市场机构来分享和经营这类物品,就是一个多赢的好办法。其一是国有资产能够增值保值,及时套现。其二是采取市场价格发现的办法,价高者得满足收藏者的爱好。其三,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那些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的人,可以购入这类物品,日后升值获益。

细看这次甄选出拍品标的20余件,包括首次代表中国乃至亚洲进入奥运会的奥帆赛工作用艇、中国制造首次进入奥运会,众多冠军用过的举重杠铃、技术含量很高,只有中日拥有该技术的奥运训练画布、奥运申办报告及奥运申办会徽设计者签名首日封等等。这些拍品都曾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留传后世也是实至名归。周日午间喝茶,几个投资家朋友,都不约而同看中了1968-2008年的10把奥运会火炬。届时不知道这些稀罕物事会落在谁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