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给予我的众多荣誉中,我最看重的是太阳能行业黄埔军校校长的荣誉,教育、科普的无形资产远远大于可见性的物质收益。有人讲皇明不仅仅是一家以太阳能为主业的制造公司,更是一家以科普节能环保为主旨的文化公司,而我最欣慰的是,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太阳能行业的人才,这批人才的培养凝聚着校长的心血和汗水,在
现在很多来皇明的人看到皇明光电雕塑,都被它们既能亮化又能美化的多功能用途而震憾,可谁知道这批设计者们,并不是设计院里的艺术雕塑大师,而是我们公司自己培养的员工。
这些人几年前都是一些“小土豆”,扔到人群中看不出个彩儿来,最多是一个普通大学工业设计的本科生,还有这方面有特长的大专生等等。当初为什么要招这些人?这些人未来的使命是什么?这些人要做世界上第一批太阳能光电雕塑灯,太阳能光伏一个领域,照明是一个领域,雕塑是一个领域,我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创造太阳能雕塑灯这样一个新的行业。当我有这种创意时就开始招人,看到他们做的第一批设计时我苦笑了,可是真够烂的啊!但我鼓励他们的是:“虽然很烂,这也是世界的唯一,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以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世界性的进步!”就这么一句话,支撑了他们六年的艰苦奋斗。
这几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到世界第一批光电雕塑设计团队,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可谓曲折而不凡。六年前,皇明的光电研发实力已经炉火纯青,设备齐全先进,生产也有保证,所以前瞻性的提出要做光电雕塑这一新课题。当时,太阳能行业的设计尚不发达,还是在传统制造业的范围之内,光电雕塑直接拔高了一个层次,与艺术和设计接轨,直接考验我们这个公司的产品设计能力。当时很多人都说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设计公司给设计,我们生产;二是聘设计师来公司给我们量身定制。可这两条路都有弊端,那些设计师们不懂太阳能,适应这个产品会有一段时间,光电雕塑是个全新的产品,他们未必能做的得心应手。更主要的原因,请公司外的人设计,核心竞争力没在我们手里。反观我们公司内部,我们相信:经过十余年的打拼,我们公司能做到行业领航者,我们就能再继续在新的领域内拼下去,靠我们自己的员工设计好光电雕塑!况且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有光电产品的经验,知道光电的特色。
成长总是伴随着波折,设计组的设计人员对雕塑尽管做了很多调研、学习,但最初的设计还是很久没有入门,就像爱迪生小时候做小板凳,第一次给我拿出他们的“小板凳”时,毫不客气的讲真是差强人意,随着不断的学习、请教,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起这方面的知识来,不但有公司各级领导的建议,更向公司外的雕塑家、艺术家、教授学习,恶补专业知识;除此以外,与其它经验丰富的雕塑生产企业交流也很多,学习了不少的雕塑表现处理方法和材料工艺实现方法,设计团队的思路越来越广,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屡战屡败的沮丧,但在公司的“高标动力”下,他们越挫越勇,随着设计人员的不断成长,我们的产品开发模式也在成长,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产品也成熟了。
他们还是不断学习的“学生”,在皇明这所太阳能黄埔军校中不断锤炼,现在能完成大规模光电雕塑园的设计,未来就能担当更高难度的挑战!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是要有人生使命的!有了这个精神和这种使命,主管的高要求高标准带给他们的即使是“高压政策”,但挑战的难度越大受到的磨炼越多,他们克服之后的每次改善和进步,都令我们一次次地欣喜和骄傲,这就是管理中深刻的人性,在“恨铁不成钢”的期盼中,让他们“百炼成钢”。
太阳能雕塑光电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是我的作品!(远景,人看不清楚)
附:皇明光电雕塑设计团队的部分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