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意义深远。全会指出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说到了点子上。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也给人带来鼓舞和希望。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新形势下的党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党的历史经验,也是今后党建的基本指南。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至关重要。
用全会公报的话来说,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全会已经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任务,要求“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本博理解,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既有科学发展意识又有科学发展能力的新型干部,培养和造就各类既有科学发展意识又有科学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而科学发展观就是现实的、系统的、培养干部极为管用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此,我们来学习一下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论述:
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说: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胡锦涛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在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既有科学发展意识又有科学发展能力,是世情国情党情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新解读。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亟需夯实理论功底。建议在全党各级干部中,尤其在企业决策层中开展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动,因为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以及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理论功底的基础。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发展全过程,基础不牢,也会地动山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