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公交车趴窝原因所在?


  作为一个与大多数市民出行密切相关的公众企业,尽管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但大部分城市的公交公司仍在享受政府予以的形式不一的补助,要不经营出现亏损甚至关门是迟早的事情。笔者的体会是,在政府惠民政策的实施下,在公交公司经营思路的改变下,如今的公交形象比起前几年有了大的改观,舒适的设施、优质的服务、改进的线路、增加的车辆、文明的同行,无不令我们的出行心情大好,感觉到所在城市正在发生的变化。

  但是,今天《都市快报》的一篇关于嘉兴公交的报道却从另一个侧面涉及公交面临的困境,那就是人的问题。报道称:为了应对上海世博会召开游客大增的局面,为了推进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嘉兴城市公交公司一次性增加了不少的车辆,但大都趴窝没人开。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能开大客的A照司机。事实真是这样吗?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公交驾驶员岗位却难得有了许多空缺,这种现象正常不正常。

  看了通篇报道,给笔者唯一的印象是:公交驾驶员岗位收入太低,影响了人们报考A照的积极性,使得赴外省招聘公交驾驶员岗位的计划实施不了,加上培训考试机制培养能力有限、现有岗位人员也存在流失现象等,最终导致“有米下不了锅”现象的出现。在笔者看来,这种理由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这又似乎不成为理由。“A照=B照+3年无事故+4000多元培训费”的门槛并不是太高,城市公交2000多元、城乡公交3000元左右的月薪也比一些地区人均月收入要高出不少,再加上公共企业的身份,只要用心去解决,又怎么会招不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