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字报与“破四旧”运动


清华大字报与“破四旧”运动

 【60年语录·新中国日记】

    1966年7月4日,清华附中贴出《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把“四旧”称为修正主义的东西。首都各大中院校“红卫兵”闻风而动,走上街头,到处张贴传单和大字报,支持和拥护“破四旧”运动。“破四旧”成为红卫兵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此前的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北京街头首先开始了大规模的所谓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8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红卫兵”大破“四旧”的消息后,全国各大报纸均以“新华社22日讯”的形式在头版刊登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首都街道,红卫兵猛烈冲击资产阶级的风俗习惯》的文章。

    《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好得很》、《工农兵要坚决支持革命学生》两篇社论,对红卫兵的行动给予高度评价。

    由此,“破四旧”运动很快蔓延到上海、天津及全国城乡。

    “破四旧”从改路名、店名、校名、厂名、影剧院名、公园名开始,一切被认为与封、资、修等“四旧”沾边的名店、老店招牌被砸,高档商品都禁止出售。此外,红卫兵还对被他们视为奇装异服的人采取粗暴行动,如剃掉时髦发型、剪小裤脚管、剁尖头皮鞋等。直至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无所不用其极。

    江浙一带人文荟萃,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大部分出生在那里,留存至今的古籍也就特别多。而在运动中,仅宁波地区被打成纸浆的明清版的线装古书就有80吨!

    “破四旧”的烈火吞噬了无数珍贵文物,文学家阿英激愤地说:

    过去帝国主义劫夺我们的文物,我曾痛心疾首,梦想有朝一日全收回来。现在我倒想通了,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毁灭了,倒不如让外国人保存起来,总不至于毁灭,还能留存在人间。

字画装裱专家洪秋声,人称古字画的“神医”,装裱过无数绝世佳作,如宋徽宗的山水、苏东坡的竹子、文征明和唐伯虎的画。几十年间,经他抢救的有数百件古代字画,大多属国家一级收藏品。“文革”中这些名字画也被当作“四旧”付之一炬。事后,他含着眼泪对人说:“一百多斤字画,烧了好长时间啊!”

    作家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军管会的军代表指着他工作室里的图书资料说:“我帮你消毒、烧掉,你服不服?”

    沈从文回答:“没有什么不服,要烧就烧。”

    于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说》在内的几书架珍贵书籍被搬到院子里,一把火全都烧成了灰。

【摘自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60年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