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隐学,郁亮接力?


  

  随着2010年喧嚣动荡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了2011年的“可控时期”,万科也以1000多亿的年营业额独具鳌头,冲上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年销售额的最高峰值。而年已过6旬的王石,在去年年终曾以自己将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轻描淡写了自己在经历万科创业、探险之后的第三个人生重要旅程——开始三年的美国访问学者生活。

  昨天是二月份的最后一天,王石正式启程美国,与此同时,万科的两位副总裁也在此时此刻辞职,官方的解释是两位副总裁是要独立创业。对这种时间的安排,外界可以看成是巧合,也可以看成是王石“西游记”之前的刻意安排,完成了王石最后的夙愿。

  这样的安排说明了什么?第一说明王石的董事局主席的威力还在;第二说明:王石给郁亮三年的考验期已经开始;第三,王石让两位副总裁辞职,就是为了是给郁亮“腾出”足够的管理空间;第四,隐居美国的王石可以做“太上皇”,像步步高的段永平一样;第五,万科内部的新秩序将形成。

  至于为何要让两位副总裁辞职,我们可以参考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的做法。韦尔奇交班的时候,最后进入竞争的也是三个人,当韦尔奇确定了伊梅尔特接班的时候,其他两位候选人无一例外的被韦尔奇赶走。这种做法就是为了企业的稳定、连续发展,也是为了给新的领导者绝对的权力。就此可以看出,企业稳定超过了企业需要人才的重要性。正像马云说的,不需要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这些年来,郁亮在王石的约隐约现的情况下,逐步熟悉和操控了万科的经营发展。印象最深的是,当初王石选择郁亮入职万科,是在王石确定了万科对来自全国名校的大学生全部录取的指导思想下得以实现的,郁亮是北大的学生;而郁亮成为公司总裁是在大家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下的,当时的万科处于大发展时期,郁亮是一位不起眼的普通经理,而王石在经历了众多的企业管理者炒股、离职创业、股东吵架、员工行贿等考验之后,确定了郁亮的副总裁、总裁职务。

  而对郁亮的最大印象是:3年前,南方日报曾经采访过收获万科良好年报的郁亮,有记者问:万科对深圳的发展和规划有什么思考?郁亮干脆的讲:“万科没有这个能力。万科只是一家普通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仅仅是着眼于公司有质量的增长。”这种与当时房地产热的浮躁相比,郁亮冷静了很多。

  而对于王石的名人名言,大家都听说的多了。这次王石的美国三年访问学者,一方面可以使得最近几年约隐约现的王石,做到一次真正的大隐,让关心万科的人彻底转移关注焦点;同时,给郁亮一个独立思考和掌控万科的锻炼机会。这就像乾隆传位给嘉庆的考量一样,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对于嘉庆来讲:把着点好,扶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