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为地沟油流向餐桌开绿灯之手


周明华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这些 “地沟油”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到证实。(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结果让人很惊恐,很快否定了之前大小官员极力否定的地沟油已流向餐桌论。公安部门首次出动,针对济南格林生物公司一家公司展开侦查,便抓获了以柳立国为首的犯罪嫌疑人32人,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那么,其他一直为获取非法暴利而流着口水的黑心商人还有多少?他们之前生产的地沟油又有多少吨?这简直让人不敢想像。之前,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就在媒体上公开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
尽管在何东平惊曝该内幕后,迫于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何东平不得不改口 “修正”了说法——自己只是从地沟油提炼企业取样,并未对餐桌的食用油采样,无地沟油流回餐桌的有效证据。现在看来,何东平的“改口”实属无奈,他手中是有证据佐证的。这些不法商人生产数百万吨地沟油,岂能是用于个人“调研”,又直接倒回地沟中流走?不流向餐桌去赚一大笔黑心钱,他们岂能善罢甘休?而那些吃着人民俸禄的相关监管者,不论官位大小,很自然地几乎异口同声地否定地沟油流向餐桌,这也太正常不过,因为“否定”最管用也最简单,可以暂时遮丑,能暂时脱掉自己监管失职之责。
今天的证实,代价很重。但这次行动,也让人感受到了国家严打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和力量。首先,我们期待国家拿出严惩食品安全犯罪的智识和勇气,不妨将这起事件顶格定性为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罪。因为其性质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放火、醉驾更恶劣,与故意投毒、图财害命等行径几无本质区别;再者,我们需要严厉追究相关监管者的责任。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监管渎职罪: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公务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当然,我们在严惩这起食品监管者的失职行为时,需扫清当前监管领域存的“潜规则”障碍。最近被媒体曝光的“养鱼执法”,就让我们感觉到,监管工作始终是贯穿食品安全管理的一根主线。若这一领域存在“猫鼠同眠”的现象,若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形成“灰色默契”,那将对食品安全造成致命打击。实际上,一起接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从“养鱼执法”中找到违法之影。这显然是一种公开渎职行为。我们亟待公开清剿并喝止这一“罚款创收”行为,强力堵塞各类监管缺漏。这样才能彻底砸碎地沟油的利益链,才能揪出为地沟油大量流向餐桌的大开绿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