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的提质增效是走出低谷之策
李华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五年,世界经济仍然错综复杂,而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11日在大连举行的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以改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开幕致辞,透露出的政策信号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09月12日 07:18 来源:新华网)
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未来靠什么来支撑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外界也有一些疑虑和担忧。“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李克强总理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没有再度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一连串改革“组合拳”让人眼前一亮。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此外,还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势在必行’,其实改革和创新是紧密相关的。创新狭义理解是技术创新,广义理解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时,主要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发展,在此之后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飞跃,而技术创新要靠相关体制创新来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更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李克强总理说,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
“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是今年宏观政策的新特征。长远是由一个个当前积累而成的,政策抉择时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兼顾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效应正在显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
“面对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国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这显然离不开国际合作,将外资更多地引入高端制造业和知识、技能含量较高的服务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认为,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讲话中特别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对部分外资企业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做出了正面回应和承诺。
应该对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充满信心,而且是对于总理提到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也是一个大国之策,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适合的发展之计,对此我们抱有充分的信心。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