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发芾

中国兰州记者
个性介绍:
避席畏闻文字狱,码字只为稻粱谋 "

一部百年曲折的预算公开史


    一部百年曲折的预算公开史

梁发芾
2011-04-09 08:16 新快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转发至 
温家宝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说,要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在我看来,这是近年来来自政府的对于预算公开的力度最大的承诺。
中国现代预算制度本是舶来品。甲午战争后,曾担任驻日公使馆参赞的黄遵宪在其《日本国志》中最早介绍了预算制度,他说,日本将一年的收支“一一遍告于众,名曰预算”,“其征敛有致,其出纳有程,其支销各有实数,于预计之数无所增,于实用之数不能滥,取之于民,布之于民,既公且明...

Read more

“官不修衙”的传统


    “官不修衙”的传统
梁发芾
  2011年04月02日《新快报》
  官员任期只有三五年,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员没有必要修建豪华衙门;官员迷信风水,认为已有的官衙都是以前选好的风水宝地,没有必要再重新修建;但根本的原因是财政经费紧张,并无修建衙门的专项经费。
  梁发芾 著名学者
  这几天,看到了两则有关豪华官衙的报道。一则是,安徽省的望江县,作为一个财政穷县,在建“超过八个美国白宫”的办公楼。这座办公楼的建设经费,除了自筹一部分外,还挪用中央转移支付的档案馆建设项目资金;另一则是,江西省的崇...

Read more

盯住个税更要盯紧商品税


    

盯住个税更要盯紧商品税
  ■ 梁发芾(2010年3月19日《新快报》)
  
  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可谓是持续不断的热点。国务院已经决定上调,而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专家们则众说纷纭。但我觉得这样的热闹恰恰转移了对于更加迫切而紧要的问题的视线。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该提高,这个我不反对,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并不是解决税负过重的最根本的手段。假设将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那么,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举例来说,月收入2000-3000元的人从此不再缴纳个税,月入3000元的一月少纳税75元。月收入300...

Read more

叶公好龙办预算


     叶公好龙办预算
  
  ■梁发芾     专栏2010年3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
  又是新桃换旧符。各地和全国的人大会议议程之一就是讨论和批准预算,但回溯历史,预算制度最初建立以及后来讨论和审议的过程,却并不总是一团和气、顺风顺水。
  算起来,政府预算交由民意机构审议批准,至今正好100年。100年前的1910年,满清编制了宣统三年(1911年)预算案,中央一级的预算由咨政院审查批准,而地方的则由省咨议局审查批准。这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事件,破天荒、划时代,开历史亘古未有之先河。此...

Read more

吃盐的义务


   【近日食盐走俏。将此旧文凑一热闹】

 吃盐的义务
  梁发芾
  有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最好吃,又最难吃?人们不一定能够回答上,但是答案却很简单,就是食盐。
  如果考察历史,食盐这种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最好吃,也最难吃。好吃是因为生命必需,而难吃是因为它血迹斑斑。
  汉武帝实行食盐专卖,从此老百姓不能自由生产和买卖食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财政捉襟见肘之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首先想出的办法就是食盐专卖,一下子提高盐价十余倍。当时的理财专家刘宴因此提出了著名的“因民所急而征税”的理论,意思是说,老百姓最离不开的东西,你想征...

Read more

梁发芾:身份歧视是历史的倒退


    

梁发芾:身份歧视是历史的倒退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2-25 16:30   作者:梁发芾  字体:    
目前各地以户籍制度作为壁垒制定的购房购车政策,本质上与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是完全相反的,是在走历史的回头路,是一种倒退行为。

近来,一些大城市制定了针对购房和购车的政策,其中最为显眼的是这些政策限制外地人购房购车的消费行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户籍身份的消费歧视。

  消费的身份歧视思想来...

Read more

馒头中的税金


    

馒头中的税金
2011年2月26日  新快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1-02/26/content_1048594.htm
梁发芾

近日有关“馒头税”的报道引起人们的热议。我特意看了看有关新闻后面的网友留言,很多网友对于自己常吃的馒头中竟然含有税收,颇为惊讶。看来,不少人对消费品的税收,并不了解。
馒头中的税,主要是增值税,但也可能有营业税,按照山东国税局 的人说,消费者负担的税金可能是价格的4%左右。这些税并不是税务局挨家挨户向吃馒头的人收取,而是分别向加...

Read more

清朝的住房保障制度


   清朝的住房保障制度
梁发芾
中国历史上的皇朝,并没有什么对于老百姓的住房保障制度。你有能力就自己盖房子,没有能力,就挖窑洞,钻地穴,搭草棚,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清朝有些例外,曾实行大面积的住房保障制度。有学者评论说:“清代旗人的官房保障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见的得到切实贯彻的住房权保障制度。其中,帮助获得住房财产权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限于财力,未能长期实行,但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尝试,有着重要的意义”(见张群《中国古代的住房权问题》《南开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春秋号)。
其实,清朝的所谓住房保障,在我看来,根本...

Read more

告状的资格


    告状的资格
[日期:2011-01-28]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梁发芾    专栏
    《金瓶梅》的第九十二回,是“陈敬济被陷严州府,吴月娘大闹授官厅”。吴月娘是西门庆的遗孀,西门庆死后,女婿陈敬济逼死了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大姐,吴月娘就亲自到官府告状。回目上说是大闹授官厅,其实是夸大其词,与《水浒传》中所说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无法相比的,吴月...

Read more

房产税背后的公平评估难题


    房产税背后的公平评估难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时间: 2011-01-21 作者:梁发芾 
    重庆房产税看来已经是箭在弦上,从报道的内容看,是针对面积144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超过200平方米,或者价格高出市价3倍以上的房产累进征税。

  1986年的《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居民自住房免房产税,此条例并未废止,也没有得到国务院的修改,严格来说,重庆房产税方案严重超出《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于法无据。即使于法有据,它也无法解决公平评估房产价值的难题。

  按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