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舒立

1978年高考恢复,本报考北大中文系,被阴差阳错地招入刚复校的人大新闻系。
1982年毕业进入《工人日报》国内部当记者。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是在1985年,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
1985年被派往厦门做驻站记者。
1985年,美国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的邀请,为期 5个月在美国的访问,对自己从业的思考又一次发生了转变。
1987年的 8月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后写成《美国报业见闻》一书并在 1991年出版。
1992年从任职 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国际部主任。
1994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选择研读发展经济学。
1995年,获得 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
1998年《财经》创刊,主编。

成名事件:率领的《财经》杂志推出《基金黑幕》等力作,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财经》杂志一夜成名,也因此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

【一席谈】危机之前,财经媒体去哪儿了?


  我这次去迪拜参加“阿拉伯传媒论坛”,就是要去与各国同行讨论这个问题。

  

  会议的举办地,是迪拜著名棕榈人工岛上的Atlantic Palm酒店&会议中心。迪拜立志成为中东地区的服务业中心,其中就包括有意成为传媒产业的带头人。为此,一座集中了媒体产业的“媒体城”拔地而起,由迪拜新闻俱乐部组织的“阿拉伯传媒论坛”也是年年召开,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传媒论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发言人开始面向全球来选择、邀请,发言主题也重视兼顾地区性和全球性话题。

  

  “危机之前,财...

Read more

【鸿爪录】音乐大师的庄园生活



  骄阳似火,尤斯图斯带着我们一行四五人在他的园子里穿行。
   园子在山坡上。路很窄,是没有踩实的坡路,时有碎石块,路两边是大片葡萄园、果树和松树。65岁的尤斯图斯且走且停,我们有些趔趄地紧跟其后。
   走到一块远可眺海的山涯边上,他站处了,指着远方对我说:“你听——什么声音也没有,多么静……”
   我们都在烈日下屏住了气,确实很静很静。
   这是西班牙大加纳利岛(Gran Canaria)内陆连绵山地中的一座山坡,距离著名的Maspalomas海滩和海...

Read more

【列国志】我看迪拜


    “迪拜”属于有些让人激动的字眼。这些年来,几乎每一次,我提到我去了或要去迪拜,都会让周围的人兴奋。去年2月春节期间,我在以色列旅游时住在当地朋友Amos家里。他的妻子伊莲娜听说我们回程转机经过迪拜,要在机场酒店住一夜,也马上神色飞扬:“哦,总有一天我也要去迪拜。”——阿联酋对以色列人是绝对的禁地,不过伊莲娜来自乌克兰,有双重国籍。她希望有机会。
   最近这次去迪拜,是参加阿拉伯传媒论坛。走前与人偶尔提起这次行程,渊博的朋友们总要加上一句:“哦,迪拜现在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