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常挂在嘴上的话题,我们自以为总能知道个大概,其实不然。所谓“三农”话题就是这样。过去讲到“三农”问题,通常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三个方面。经过国家多年努力,这三方面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尽管这三方面问题仍然存在,但其背后的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对此需要有清醒认识。
首先,粮食增产逐渐转变为农业竞争力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保持主要粮食品种的供需平衡,粮食的绝对生产能力并无问题。粮食最终产出,除气候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和农民的投入意愿,后二者又取决于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
作者文章归档:党国英

绝望时,手伸向社会主义
写下这略有温情的题目,心下却是极度悲伤。
一位年轻母亲,本是青春年华,但因为她两个双胞胎儿子脑瘫,磨难13年后毅然走上了不归路。她先溺毙了儿子,然后自杀。可以想象,她陷入了巨大的绝望深渊。她曾是白领,在这样一个关头仍坚守着自尊,也尊重逝去的孩子;她为他们整理了衣衫。她经抢救活了过来,但我笃定,她的心永远将伴随她的一双儿子。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位网友说,仅看了新闻标题,就没有力量再往下看。旁人如此,可怜那位母亲是什么情形?她的13年是怎么过的?
有统计说,中国人口中有5%左右的残疾人,其中有重度残疾的人也应在千万之上。这些人的亲人们,不也像那位...
让传统乡村社会成为一个“传说”
在当今中国急剧变革时代,思想界的活跃程度可与“五四运动”比肩,只是两个时期在媒体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思想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和农民的变化轨迹。这个变化在大的社会转型洪流中看起来是小小的支流,实则与中国社会转型成功的命脉息息相关。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各界若能认清农民问题的性质,特别是决策层对农民转变的路径有正确把握,将有利于中国顺利完成转型任务。但从一些渠道披露的文献看,我国社会各界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远未取得基本共识。这种情形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一个危险。
一、认识农民问题要逻辑一致,不要自言自语
知识界需要把农民问题当做一个科...
农民到底能不能住楼房?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迁村并居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渐渐引起媒体关注。这项工作被称为“农民上楼”或“农民被上楼”。这种说法意在批评。
农民到底能不能上楼?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否则就是乱弹琴。按我这几年的调研,以为评论这件事要讲三条。
第一,所谓“农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体,其中有脱离的农业的农民,也有真正务农的农民,还有兼业农民,他们对住楼房的态度不一样。基本脱离农业的农民,并不反对住高楼大厦,要看这大楼在盖在什么地方。如果要他用旧宅以及宅基地换楼房,也要看怎...
集体土地征收修法 应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据媒体披露,国务院正酝酿修订有关法律,以规范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这件事如能做好,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村涉地冲突。从笔者这几年的调查看,这项修法工作应注意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问题
以往对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作过一些修订,整体上有进步。新的修改要解放思想,不再留尾巴。因为土地征收以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建设用地,这就产生了所谓土地增值的归属问题。土地增值归谁,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该归农民,还是归政府,现在成为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我看在既定的框框里争论,很难有结果。
任何交易的公正性都是相对...
稳定粮价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定物价放在今年工作安排中的重要地位,应该能赢得与会代表和委员的认可,也会让老百姓放心。在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这件事的确很重要。物价腾飞,不仅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工商业活动会发生紊乱,甚至还会危及社会稳定。
在微观领域,稳定物价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食品价格,二是要素价格。食品是国家的大宗消费品,食品价格稳不住,CPI就不容易稳住;要素价格包括资本品的价格,特别是关于原材料的价格,还包括劳动者的工作报酬。从国际国内形势看,要素价格上升难以控制,所以,今年的价格总水平不可能压得很低,如果能将CPI上升幅度...
督察土地违法需要体制支持
加强对土地违法的督察,在目前体制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因为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还没有真正确立,土地的法制化管理还很薄弱,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事实上很难受到来自农民方面的有效抗御,中央政府强力介入这种不对称关系,有利于平衡权利,发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门事实上很难监督同级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即使地方行政一把手做了错误的决策,地方土地管理部门通常也不会抵御。可以说,地方几乎不存在土地违法的纠错机制。这正是各地土地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的基本原因。在这种情形下,中央政府对土地违法的督察就成了唯一的制度资源。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念土地...
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方向性意义
成都、重庆作为中央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其几年里做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这当然是指大局而言,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完美无缺。对它们工作的意义,要本着“大道理管小道理”的认识方法去思考。
人们都说中国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复杂,岂不知它也有简单的一面。复杂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小农经济,一个是军事管制。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军事命令经济的一个好听的说法。这样一个社会当然需要转变,具体说,就是把小农经济转变为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经济;同时把军事管制体制转变为市场化、民主化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完成这...
中国新经济战略显露雏形
中国经济要保持一个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需要有一个清晰可靠的大思路,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好在是我们有了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市场,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发展自主权,这就使我国资源配置调整大体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以致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了活力。中国资源配置调整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就是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于是,就在大体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的、根本的源泉,也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核心“秘密”。
就大国经济成长历史看,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创造了新纪录。近十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
国家基础数据失真害莫大焉
题记:贴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重庆万州。而前几日在某省某市做了3天农村调查。期间深感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失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我所走的6个村庄,有3个存在“黑户”,占原住民户数的比例2%到20%不等。还好,这些居民的境遇与原住民相比不大好,但与原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全国农村有多少这样的黑户?我说不清楚。又想起上次人口普查,湖北出的“笑话”,心里沉甸甸的。我可能另文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的一些还活着的居民的户口在十多年前就被神秘注销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