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崔卫平

江苏盐城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文化和思想批评家、翻译家。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包括当代中东欧政治文化及其电影、诗歌。近年来同时从事思想文化评论写作,并译有当代中东欧思想及文学。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著有《通往公民社会》、《哈维尔文集》、《布拉格精神》,编著有《不死的海子》等。

另一部南京题材影片的营销策略,与日军侵华战争有一拼


 陆川:《我发现我以前不了解“人民”这个词》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7694

 

面对“汉奸电影”之类的批判声音,陆川坦言心情复杂。但随后他了解到新的情况——这些议论恐怕大多来自一个统一的源头。“有另一部南京题材电影,我们通过特殊的渠道拿到了他们完整的宣传计划,那就是要绑定《南京!南京!》做宣传。他们的宣传人员也进入了我们的媒体场观影,然后连夜开会,准备把我们的电影带到沟里去。”陆川把对手的策略概括成几个步骤:“第一步,渠道赎买;第二步,舆论绑架;第三步,政治谋杀。”“你会看到很多...

Read more

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


战争引发的人性思考

 

    《南京!南京!》采用了一个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他身为1937年底入侵南京的日本军队一员,目睹大屠杀的残酷之后感到难以承受,最后放走了两名被俘的中国人,拔枪自杀。这被解释为他人性的表现。“我们能不能把日本人当人来看?”导演陆川这样问道。如此处理引发争议是非常自然的,它不同于此前影片中对于日本军人的处理。

 

   但是影片本身做得缺少说服力。在入侵军那样一种疯狂高涨(也有恐惧)的气氛之中,一个士兵如何做到冷眼旁观?他种种错愕、困惑的表情来自何处?他不会是刚从军校出来便来到了南京...

Read more

我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渊源


有关“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一些渊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我可能是最早的倡议者之一。我自己早已将这件事情忘记了,后来有网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网站上,居然查到了这份东西又发给我。

其中我是这样提出诉求的:

“尊敬的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及各位负责同志,我诚恳地请求你们,为历史也为未来,为南京人民、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做两件事:
一、在南京选择适当的地点,建立三十万受难同胞的纪念馆,在馆内陈列日本侵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有关照片、文献和实物。
二、与有关部门联系撰写、出版通俗的、图文并存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历史记载,让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人民群众都可以阅读。”

&n...

Read more

转:杨恒均:我为用修脚刀杀死恶官的邓玉娇辩护


尊敬的法官大人和全体陪审团的公民们:

         

  就在我刚刚完成《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启蒙》这篇文章并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一位21岁的巴东弱女子用一只修脚刀划开了一位要买她身体服务的官员的动脉血管和肺部,划破了我的平静生活,也再一次在黑幕上划开了一条血红的口子……

   

     我不是学法律的,而且对我们的法律和那些执法者甚至律师都没有多少信心,但今天我却想为这位弱女子辩护,如果我犯了法律错误,请你们本着法治精...

Read more

1956: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程


 

匈牙利《地平线》杂志2006年“匈牙利事件”五十周年之际对匈牙利前总统阿帕德.岗茨的采访

翻译:罗原

 

阿帕德.岗茨从1990年到2000年任匈牙利共和国总统。这位84岁的前总统年轻时主修法律,却从未当过律师。他积极参加了1956年的革命,次年入狱,并在狱中学会了英语。在过去15年中岗茨一直是最受爱戴的匈牙利政治家,很多人至今仍亲昵地称他为“阿皮大叔”。

 

问:总统先生,那些不熟悉匈牙利现代历史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次失败的革命对许多人来说却如此重要,您说过1956年在您的生命中比过去15年还要重要,虽然过去15年中您成就了一个政治家能够成就的...

Read more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原载《南方周末》2007年3月21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6488

 社会和解是“不计”前嫌,不是“不记”前嫌。记住过去的灾难和创伤不是要算账还债,更不是要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厘清历史的是非对错,实现和解与和谐,帮助建立正义的新社会关系。对历史的过错道歉,目的不是追溯施害者的罪行责任,而是以全社会的名义承诺,永远不再犯以前的过错。
 
  一位以色列军官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他指挥的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这次行动误杀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当问及这位士兵的名字时,军官说他不记得了。报道在以色列引起了公愤。人们责问,这位军官怎能这样轻易地忘了...

Read more

去掉恐惧,做和平的使者


去年(2008年)8月下旬,应该是8月24日或25日,我与一干人乘坐大巴,来到新疆中西部的库车县。抵达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临下车前向导反复叮咛,在这个地方不要“单独行动”,“千万千万”。

 

尽管此前一路上遇到打开书包检查的现象,但是像这么严肃的叮咛,还是第一次见到。我的好奇心被适时地激发出来。认真想了想,仿佛此地不久前有什么事情,但是不敢确定。

 

晚饭后来到旅馆附近的网吧。一查,果然,在8月10日这天凌晨(仅仅半个月前),库车县城之内发生了多处爆炸,结果十一人死亡五人受伤,应该是很严重的了。

 

当即决定必须“单独行动”。理由是不能被“恐惧”所支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