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盛可以

盛可以,女,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湖南益阳。
  2002年始于《收获》、《花城》、《钟山》、《芙蓉》等刊物发表小说近百万字,部分作品转载《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入选各种年度选本,曾荣登2004中国小说排行榜。
  出版长篇小说《水乳》、《活下去》(《北妹》)、《无爱一身轻》,短篇小说集《谁侵占了我》等。2003年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现居广州。

沈浩波:70后被阉割,80后是天阉


沈浩波/


 新浪的编辑打电话来,说张悦然写了一篇主题是嫉妒70的文章,问我有什么看法。

  我说我没看法,这篇文章我读过。

  新浪编辑又说,又有人发表博客文章,说70后不值得张悦然嫉妒,70后是跨掉的一代,应该被历史抛弃。我听得大笑起来,心想,70后们,你们也有今天。

  新浪编辑循循善诱,说,文章里点你名了。我一楞:点我干嘛?

  说你是7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你现在当书商,不写作,证明了70后一代的颓废、跨掉、浮躁,钻进了钱眼里。

  哦,My God!我长着这么一张老脸,出门都被当做50后,...

Read more

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 短篇《手术》入选


把中国文学介绍到海外,这是外文出版社历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此类选题大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现代名家作品,已出版的当代文学的选题不多。而海外读者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极为关注,不断有读者反映这类作品难以读到。为此,2007年外文社策划了《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丛书,从编选、翻译到出版,历经一年多的时间,2008年完成了丛书第一辑中的三卷本:《化妆》(城市卷)、《永远有多远》(女性卷)、《梅雨》(青春卷);2009年完成第一辑中的五卷本,包括《俗世奇人》(民俗卷)、《一片落叶》(微型小说卷)、《到城里去》(乡土卷)、《淡绿色的月亮》(情感卷)、《一双泥靴的婚礼》。此套丛书有以...

Read more

陈村:有关盛可以的几段话


有关盛可以的几段话

陈村


我很不喜欢写活人,我说过:活人哪是什么可靠的东西。我这里刚写某人素面朝天,她那里也许就强烈化妆或ps她的照片了。她没义务保留人家曾经夸奖的那个素面。写字的人无权决定被写者的荤素,写的人自己当心。另外的感想是,写一个人,最好别认识他,这样下笔就无障碍,管他死活。
盛可以要我来写她一道,并说随我怎么写,这不见得更好对付。对那意满志得的朋友,不妨揶揄嘲弄甚至当面造谣,但她显然不是。她那么认真地对付着生活和文字,拿她开玩笑很是缺德。此人是不能跟她言不及义的。我就随便写写吧。
无论我认不认识盛可以,都喜欢她的文字。她写得用力,独特,自爱,还凶残,刀刀见血。她文字...

Read more

陈希我:盛可以凶猛


盛可以凶猛
  陈希我

  当今中国作家,我看好的并不多,盛可以算一个。
  最初是读她《沉重的肉身》。那凌厉的笔调让我震惊。密集的闪光点,简直像集束炸弹。我们已经习惯了慵懒的阅读,几乎到了神经麻木的地步。在这种习惯于慵懒和遮蔽的现实中,这作品命运多舛,是必然的了。
  盛可以的作品似乎大多与“肉身”有关,从《沉重的肉身》,到《水乳》,到《手术》。这也成了人家抨击她的理由。但是她并不是“展示肉身癖者”。这称号应该给那些美女作家。重要不同的是,她们扭扭捏捏地把玩生活,而盛可以则是凶猛地扑向生活。
  凶猛,也让盛可以跟那些传统作家分道扬镳。关于生活态度,历来是我们文学传统...

Read more

张柠:城市转型应由70后作家来写


张柠:城市转型应由70后作家来写


两年前李师江出版《福寿春》时,我曾评价是“70后”作家未老先衰”。当时评价不针对李师江。90年代中期碰到一些问题,构成外部环境对文学压力,而“70后”作家开始在文学中唱主角的时代,正赶上这样的时期。“70后”作家大部分没有传统意义的身份,都是自由职业人。他们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

  我认为,对于这代人的经验和遭遇,他们应有自己的表达,要去表达经济发达背后的问题,人的问题。李师江、李红旗、沈浩波等“70后”作家早期的作品表现很好,对现实的描写比较犀利残酷,有一种穿透力。生活本身的残酷有时被美学遮盖。既不是传统的主题抽象的现实主义写法,也不是“80...

Read more

《活下去》女性写实主义的回归


女性写实主义的回归

作者:王秀芹

 



 
  这是一次独特的非预期阅读邂逅。事先,我们已在年轻“美女作家”们的集体轰炸中病了很久:大段的暴露性性体验使我们无语,文本中充斥的消费狂欢和物欲气息让我们暂时失去了原有的听觉和味觉,于是,我们的视野收缩了,我们只能看到,封闭的空间内,带着浓浓香水味和情欲味的女性肉体的舞动。这时,盛可以携她的长篇小说《活下去》出现了。无可否认,盛可以也是美女,也是作家,但她为我们打开了关注女性的另一道门:视点是底层打工女性,矛头则直指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公正。结果就是,我们感到我们停顿已久的一切机能瞬间恢复了。穿越过粉红色...

Read more

被我自己遗忘的长篇小说:《火宅》


2006-04-28 13:16:06   来自: absoluteyi 
一个读者的看法

         

  這幾天一直在看盛可以的書,看了她的《火宅》,很難不讓人想起《邊城》,同樣是發生在湘西的小鎮,同樣有一個單純的少女,在懵懂無知中接受所謂愛情的洗禮,從天真悲傷到清楚,清楚命運會以自己的方式,在你我意識到和沒意識到的時候逕自往前走.我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援引書前的簡介:"在湘西某小鎮,十六歲的女孩球球目睹一個男人強姦了一個瘋癲的女人,她不知道那女人就是自己的母親;一個男孩在瘋女...

Read more

身体里的春天──2008文学现场


——走进2008文学现场 
【英文标题】The Spring of Body:The Literary Scene in 2008 
【作 者】申霞艳 
【作者简介】申霞艳,文学博士,副编审,现供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摘 要 题】盘点2008

就像世界上并没有纯酒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所谓的纯文学,尽管我们一直渴望在文本中提纯文学性,但这种努力似乎并不能激活文学疲乏的神经中枢。相反,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文学作为消费品的一面日益凸显,欲望和金钱主宰着叙事想象。幽暗的灯光替代了热烈的日光,艰辛的生产退出了叙事的地平线,乡村淡化在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