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迅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员、财经委委员

央行加息核心逻辑是什么


     立春,也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人盼着股市开门红,谁知央行突然上调了7天、14天、28天的逆回购利率各10个基点,同时又上调了SLF利率,这实际上就是变相加息。央行出人意料举措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央行变相加息被过度解读

有关央行加息的评论文章早已是铺天盖地,不少文章列举央行加息的理由真可谓搜肠刮肚,如为了防通胀、为了去杠杆、为了防贬值等;更有人预言这标志着货币政策步入紧缩时代或进入加息周期。

为某项政策出台找理由总是不难的,就像发现一味中药有很多功效一样,关键是要找到对症下药的“症”是什么?至于其他的辅助作用都是...

Read more

六个维度看未来房价


    预测未来房价走势存在巨大需求,因为国民大部分积蓄配置在房地产上。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随便找一个指标画一条曲线,就可以与过去的房价走势做相关性分析。但只凭这一个变量就可以预测未来房价走势了吗?如果可以这样预测的话,那发财岂不是太简单了。事实上,许多所谓的预测结果在逻辑上都不堪一击。

本文从六个变量分析房价,因为经济体错综复杂,不能仅用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来反映其特征,或像立方体,每一面都会相互作用着影响经济或房价。 

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关于人口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我写过不少文章了。正如中央工作会议所言,房...

Read more

2017,投资该进攻还是防守?


 

  从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变化判断方向

  从历年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特征看,政策总是逆周期的,即经济过热的时候收紧,经济疲弱的时候宽松。我收集了过去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次年的经济政策安排,发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年份居多,货币政策宽松的年份很少,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型特征。

  尽管货币政策执行者总是希望保持稳健甚至略紧,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是货币总量的大幅上升,中国最终成为货币规模最大的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倒是一直不折不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特点均与体制因素有很大关系。

  随着两年四万亿经济刺激乘数效应的显现,2011年通胀...

Read more

楼市去杠杆部分资金有望流向股市


 

  核心观点:

  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负增长,表明房地产泡沫迟早要破,只要存在市场,且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价格波动就难以人为控制;本币贬值将是渐进的,因为汇市还不能真正称之为市场,政府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股市泡沫的危害相对较小,投资者早就有风险承受力,如今杠杆率已经明显降下来了,在从严监管之下,投机性资金减少了,目前楼市去杠杆的过程中,部分资金会流向股市,存在偏弱的跷跷板现象,故中国股市的高估值现象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未改,如果弱化稳增长目标,则有利于结构性改革推进。在全球货币膨胀的时代,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恐怕更难行得通,要应对过去为稳增长、持续...

Read more

应该关注未来5-10年的价溃败模拟图


最近,土地拍卖过程不断创出新的“地王”,让那些希望房价回落的人们心灰意冷,房价不败的神话延续。但同时,CPI在6月份回落至1.9%,大家一下子从年初的通胀预期变为对通缩的担忧。为何在货币不断扩张的环境下,物价的累计涨幅远低于预期,而房价却能够一涨再涨呢?

(图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1、高储蓄率可部分解释为何物价与房价的背驰现象

记得麦金农曾在1993年提出中国货币之谜,对于中国发了那么多货币,为何没有发生明显的通胀感到困惑。之后,不少学者进行了各种解释。但我看了之后,觉得解释力度不足。

我认为,中国货币扩张那么多年,前期通胀幅度不大,与金融深...

Read more

金融危机潜伏,避险先于逐利


  2016年上半年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政治、经济黑天鹅事件此起彼伏,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让正在走下坡路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表现也备受关注。

  最新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仅为6.7%,投资、出口、消费的增速全面回落,人民币持续贬值,印证了中国经济“L”型走向趋势。在下半年国内经济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潜伏的环境下,投资者更应该做好全球资产配置与风险规避。

  中国经济下行,GDP增长代价高中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6.7%,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自19...

Read more

十年内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


  “一件事情,只要它是符合逻辑的,就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CE:你在2015年底时曾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在2016年会继续下行,现在是否还是坚持这一观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什么时候能够止住?

  李迅雷:我的观点很少会变,关于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观点也是如此。中国经济增速目前正处于一个持续下行的趋势当中。至于这个趋势什么时候能止住,我的观点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可能止住,甚至在未来的5-10年里还会出现负增长。

  CE: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从来没有出现过负增长,你为什么会认为未来的10年内就会出现负增长?

  李迅雷:中国经...

Read more

全球经济注水时代,如何配置资产?


 

  为何货币超发不引发通胀而是资产价格上涨

  这两天,美国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又创出了历史新高,但也没看到美国投资者特别兴奋,或许是因为指数的上涨脱离了基本面,美国经济并没有如期走强,故美联储也迟迟不敢加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从1月的2.9%调降至2.4%,而2017年的增速预期则从3.1%下调至2.8%。

  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发达经济体都在通过不断增大债务规模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英国脱欧,又给世界经济增加了一个风险因素,使得美国加息预期进一步减弱。...

Read more

人口因素是民间投资陡降核心原因 负增长时代已不远


5月份投资数据公布了,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数据是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9%,也就是5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98%,这应该是创历史新低了。为此,日前国务院派出了9个督查组赶赴18省或地区实地督查,对民间投资下滑进行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不过,我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调研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比较细碎,只有通过追溯相关历史数据的变化,才能找到民间投资下滑的根本原因。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可追溯到2011年

2011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年份,因为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在这一年拐头向下。如GDP增速从2010年的10.4%降至9.2%,从此之后已经连降五年,估计2016年仍会下...

Read more

中国经济未来10年会不会出现负增长?


中国经济迄今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去年6.9%的增速超过全球平均增速的一倍,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虽然印度经济增速快于中国,但其GDP不足中国的20%,不具有可比性。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如果我提出未来5-10年内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负增长?恐怕就要遭骂了,但好在这样的问题太容易被验证了,我也真心希望5-10年后被证伪。

过去十年很多国家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

查找2006-2015年全球各国的GDP数据,发现除了中国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其中美国表现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