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党生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也,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无字之书(思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

讲解《传习录》11 祖述尧舜并不是要复古


 

何老师说话 2019-01-01 19:25:51
讲解《传习录》11 祖述尧舜并不是要复古

 

【原文】爱曰:“ 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 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 详以示人,则诚然矣, 至 如 尧舜 以 前事, 如何 略 不 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 此亦可 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 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

Read more

讲解《传习录》10:徐爱就《春秋》和《左传》向王阳明提问


 

何老师说话 2018-12-30 12:21:41
讲解《传习录》10:徐爱就《春秋》和《左传》向王阳明提问

 

【原文】爱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经,若无《左

传》,恐亦难晓。”

先生曰:“《春秋》必待《传》而后明,是歇后谜语矣。圣人何苦为此艰深隐晦之词?《左传》多是《鲁史》旧文,若《春秋》须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爱曰:“伊川亦云:’《传》是案,《经》是断。’如书弑某君,伐某国,若不明其事,恐亦难断。”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说,未得圣人作经...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9-2: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


 

何老师说话 2018-12-30 11:41:02

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

【原文】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náo náo,争辩,喧嚣)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 》,孔子不得已也。

讲谈《传习录》9-2: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

 

【讲解】师徒二人辩论至此,徐爱所言更有理,但阳明随之大发议论,阐述其“虚文胜而实行衰”导致“天下之大乱”.

这一段很长,讲了几层意思:

...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9-1:王通、韩愈的优劣


 

何老师说话 2018-12-23 21:35:56
讲谈《传习录》9-1:王通、韩愈的优劣

 

 

【原文】爱问文中子、韩退之。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删述...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8:道心与人心并不是二种心


何老师说话 2018-12-15 12:41:10

讲谈《传习录》8:道心与人心并不是二种心

 

     【原文】爱问:“‘道心常为一心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丿,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7:“礼”即是“理”,就是天理的表现


 

何老师说话 2018-12-13 16:52:07
讲谈《传习录》7:“礼”即是“理”,就是天理的表现

 

【原文】爱问 : “先生以 ‘博文 ’为 ‘约礼 ’功夫 ,深思之未能得 ,略请开示 。 ”先生曰 : “ ‘礼 ’字即是 ‘理 ’字 。 ‘理 ’之发见可见者谓之 ‘文 ’ , ‘文 ’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 ‘理 ’ ,只是一物 。 ‘约礼 ...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6-2:哪句话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何老师说话 2018-12-08 08:48:30
讲谈《传习录》6-2:哪句话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原文】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讲谈《传习录》6-2:哪句话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原文】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6-3:人分三种,对号入座,你是哪一种人?


 

何老师说话 2018-12-08 11:27:20
讲谈《传习录》6-3:人分三等,对号入座,你是哪一等人?

 

 

【原文】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

Read more

讲谈《传习录》6-1:龙场悟道,悟了哪八个字?


 

何老师说话 2018-12-06 07:18:46

 

【原文】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 训,思之终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讲谈《传习录》6-1:龙场悟道,悟了哪八个字?

 

 

【讲谈】王阳明曾说过,心即理,此心无私欲之蒙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此纯乎天理之心...

Read more

说说芜湖改革开放这40年


  改革开放40年,芜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奋力争先,科学发展,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一、改革开放40年芜湖实现历史性跨越芜湖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四十年间,芜湖跨越是历史性、根本性和全方位的。其中最直观、最突出的变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7.45亿元起步,年平均增长13.9%,2012年达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