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傅雪峰

汽车评论

电动车不怕结盟,怕政策壁垒


电动车在吾国的发展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是6月份开始,国家要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最高一辆补6万;近日,又出了个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首期就有13个亿“支持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有意思的是,虽有巨额补贴,虽然电动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无数企业宣布搞出了无数种电动车,但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电动车的影子;此番央企为电动车而结盟,而这些央企在电动车技术上都乏善可陈,远不如一些民企更有心得。

 

给私人购买新能源车以补贴,营造出了轰轰烈烈的电动车时代已然来临的感觉,但市面上却无车可供,现在央企...

Read more

平均两人一辆车,这是不是梦想?


据说,吾国经济总量已经赶超日本,成了全球老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吾国今年或者明年汽车保有量将增长至7500万辆,亦将超日本而成为世界老二。

 

经济总量虽比较可观,但并不能改变我们老百姓比较穷的事实,从人均水平看,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仍居第一百位前后。有意思的是,虽然比较穷,但老百姓买车的热情却挡不住,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把吾国抬进了汽车大国的行列。

 

去年,吾国已经一举超美,成为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接着要再下一城,勇夺汽车保有量第二。老百姓们摩拳擦掌,专家们也煽风点火,不断发布对中国车市的占卜结果,在一片乐观声中,据说中国汽车增长速度还会保持10年20年的...

Read more

我们的汽车依然是唐僧肉


10多年前,一种说法很流行:“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当时,在有关部门眼里,中国大地上奔跑着的汽车是一个个流动的ATM,随时都想从里边搞点钱出来。现在车便宜了,附加在车上的税费也减免了不少,好象已经没人念叨买起车养不起车的问题。但要是睁眼看世界,会发现,我们的车纵然不再是流动的ATM机,也是圈养的奶牛,随时要把奶贡献出来。

 

在19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有私人购买轿车。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轿车都是天价,像捷达这样的车都要十好几万,而能买轿车的人都是大款。那时候,有关部门在执行政策上似乎比现在更能兼顾公平,对富人阶层一点都不留情面,只要你有能力买车,那就对不起,多做些贡献吧...

Read more

治理假牌,重罚还要加点技术含量


深圳现在对汽车交通违法处罚得让车主和旁观者心惊肉跳,尤其是对涉及汽车牌证违法的处罚,简直可以让车主破产——如果在牌照上粘个胶条,付出的代价可能是5万元。

 

深圳搞出了一套地方性的交通法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此法规对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加重了处罚,别的方面倒没太刺激的,最生猛的是对汽车牌证违法的处罚力度简直匪夷所思。在8月1日,新法规实施了首日,就有两个车主中了天价罚款的招儿,一辆飞度和一辆皇冠因为用胶条“修改”牌照,分别被罚了5万,再加罚拘留15日、记12分。

 

刚看到这条新闻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处罚的这三条实在是生猛,别说三...

Read more

还是把北斗星换换代吧


近来有消息说,昌河北斗星将于明年推出加长版,这意味着北斗星换代为日本铃木最新一代Wagon R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早在2007年,就有新一代Wagon R落户昌河、splash落户长安的消息。但后来我们看到的是,长安把奥拓换了代,昌河搞到了splash。昌河在今年还搞出了一个北斗星的拉皮版——北斗星e+,这个北斗星e+在大灯和中网上做了一点变化,前脸明显有仿新一代Wagon R的痕迹。

 

北斗星e+一出,让人感觉新一代Wagon R至少会推迟;splash宣布年内上市,说明新一代Wagon R今年与中国无缘了;北斗星明年推加长版,似乎表明昌河与新一代Wagon说...

Read more

C5的问题,依然是雪铁龙的品牌问题


上市半年来,东风雪铁龙“最贵B级车”C5的销量飘忽不定,也曾在一月份攀上月销5000台高位,也曾在上个月惨跌到不足两千台。整体看,C5正常的水平,似在月销两三千台之间。这种销量,只能算是B级车的入门水平,只许进,不许退,一退就会成鸡肋。

 

当初C5上市时,东风雪铁龙定的销售目标是每月5000台,这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诚如此,表明C5已经能在中国中高级车市中站稳脚跟,到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境界。但看看6月份不足2K的销售数字,真为C5捏了一把汗。

 

东风雪铁龙也有些着急了,最近优惠不断加大,还推出了“先用后买”、免费试用三天的活动。看到C5降价促销,不由想...

Read more

“精品小车”红旗还能打多久?


“新一代飞度(FIT)轿车保持着稳定的销售态势,在高端紧凑型两厢车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这句话入选语言学教材是当之无愧的,它可以很好地用以解释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乍一看,此话意为飞度销量在高端两厢车中保持领先地位,但它还可以分拆成两句来理解,一者说销售稳定(飞度近来销量确实稳中有降,连续两个月销量稳定在1000多台),二者说它保持领先,但不见得是指销售,亦可指品质等。

 

这句话出自广汽本田的一篇公关稿,读罢不由让人感叹,做一名优秀的方案,其语言学修为须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飞度的销量其实是每况愈下,近两个月更是惨跌到月销1000多台的水平,已经到了生与死的边缘。...

Read more

朗逸夺冠,“简单大车”才是中国“国情车”?


上海大众的朗逸上月登上了月销量冠军的宝座,上半年的综合排名也稳居第二。我想,这个喜报应该在第一时间送给大众汽车前掌门毕睿德老师——大约在6年前,老毕就睿智地指出:中国人喜欢的是简单的大车。

 

经过考据,老毕当时的原话比较可信的版本是:我们提供的是一款技术复杂的小车,而中国人喜欢的却是简单的大车。时在2004年,大众公司首款在中国市场同步投放的车型POLO正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上,上市一年多来,经过了短暂的热销后,POLO的销量迅速滑入了低谷,到2005年5月份,销量跌到了最低点。老毕很失望,竟不顾组织原则,在公开场合讲:把POLO带到中国是个错误。

 

现...

Read more

日产玛驰:价格向上还是向下?


东风日产的小车玛驰正中做上市前的热身运动,静态、动态的评测已经发布了不少,实车也已经陆续到店接受围观,唯一的悬念就在于价格了。

 

虽然在北京车展时曾发布了一个7到10万的预售价,但这只是个试探性的价格,明眼人都知道这做不得准,最终还要视各方的反馈情况修改。最近,两家平面媒体发布了两种相反的消息,一个宣布“玛驰价格不会有太大惊喜”,一个则预测玛驰价格将“将下探至6万元”。

 

这两则消息都属于“嘉宾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有意思的是,意见相左的两位“嘉宾”居然都是东风日产的高层人士,一个是中方的,一个是日方的。

 

在玛驰价格问题上,立场坚定斗志强的...

Read more

从《背影》删留之争看马路上丑陋的中国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启阵老师发博文,建议把朱大师的散文《背影》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去,网上就此开打口水仗。丁老师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朱自清父亲的行为是交通违法行为。

 

发现这一违法行为的其实不是丁老师,在博文中提到了一个背景:2003年年底,武汉一家晚报披露,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学生民意测验中得分很低。中学生不喜欢《背影》,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因此,某中学语文教科书将《背影》排除在外。——看到这一点,实在让人高兴,这说明中国的中学生法制观念还是比较高的。

 

丁老师此文一出,引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