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宏华

.

千万不要迁都岳阳,斯是陋“市”,惟吾德馨


 

1996年,我初去北京。

七年后的2003年,我成为北京居民。

七年后的2010年,我不堪北京的环境污染,回到岳阳。

没想到又有专家主张将首都迁往岳阳,真是倒霉,我老家也要被污染了。

我认为这不是个传说,七年之后很可能成为事实,我这回在岳阳也最多能呆七年。

岳阳的确是个好地方,这是我走遍全国之后得出的结论,没有半点主观臆断。只是好地方不一定就适合党中央居住,不一定就要让给党中央享受,须知斯是陋“市”,惟吾德馨。假如首都迁过来,岳阳立刻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凶相毕现。另外,我还要敬告全国人民,岳阳有难于治理和治疗的血吸虫,整个洞庭湖也将在未来几十年干涸、消失。

请政府慎重考虑...

Read more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是陪孩子写日记


 

老家的老师要求孩子写日记,正中我下怀,于是每天盘算着带孩子出去玩,找主题。一会儿教堂,一会儿河边;一会儿工厂,一会儿菜园;一会儿大姑家,一会儿小姑家……忙得不亦乐乎。当然这与在北京赶兴趣班的情形完全不同。

 

昨天抓到一个七星瓢虫,刚开始她不敢拿,我说达尔文六岁时就敢玩四脚蛇,而且只有仔细观察之后,才能写日记。她便接了过去,任瓢虫在五个手指上爬来怕去。之后她竟说瓢虫是孙悟空,自己是如来佛。哈哈。

 

自从孩子回到岳阳,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三本日记了,每一篇都很有意思。她逢人就拿出来看,别人一表扬,就更来劲了。

 

想想今天正好是回家一个月,...

Read more

重读《飘》,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土地情结


 

这些天只想让自己傻点,便随手抽出了一本《飘》,198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总定价6元6角。

记得它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买的,三天三夜,几乎是念完的,舍不得忽略任何一个字,其时读者、作者和译者三位一体,哭然后笑,率性而为。

如今重读,感觉它就是美国版的《红楼梦》,郝思嘉就是英莲,白瑞德就是宝玉。唯一不同就是《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红楼梦》总是含而不露。其实,宝玉最终也是因为回到英莲家乡姑苏——中国最具灵性的土地——才获得了新生。

再想想自己,也是无论如何都舍不下岳阳这片土地,只要回到家,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用担心,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因为我有土地,有劳动能力,有写...

Read more

想知道我的文章飘向了哪里,请看最近一篇的转载情况


 

昨天一来,很多朋友对我删除文章表示遗憾,我非常感激,实属无奈。这里不便详说。

但我的文章是有翅膀的,删不了也留不住,它们早已不属于我,它们属于世界,属于未来。除非汉字消失,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被焚,未来五百年中国不可能出现这一水准和价值的文章。

以下是最近一篇文章的转载情况:百度或谷歌输入“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即可(带引号)。

中新文化

腾讯读书

新华读书

新华书画

新华青海

新华重庆

新华新疆

人民文化

人民文史

光明读书

光明时政

重庆晨报

环球历史

环球军事

中华军事

中华文化

新民文化

雅虎文化

解放网

中国网

…… ……

Read more

我的诗意生活


 

早就准备采桑叶做药引,可惜没有下霜,直到大雪节气之后,才下了三天霜。今天听说马上就要下雪了,所以吃完午饭就扛着木楼梯和女儿汪探朋去采桑叶。我在树上采,她在树下拣,由于大部分叶子都枯萎、残破了,手一碰就掉落下来,她想将其中较好的叶子挑出来。

我正采着,不经意从树缝间看见远处一座山影,便想起了陶渊明的“采桑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想我现在不用辞官就能享受这种美妙、诗意的生活,真是感到荣幸。

正吟唱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桑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探朋打断我说,是采菊东篱下,不是采桑。

我回答说,是我错了,只有采菊才可能在东篱下,要是采桑就该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