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骏飞

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会长,国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学术集刊)主编。Chinese Media Studies(中美合作)、《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学术委员,多家传媒机构及民意调查机构学术顾问。专业领域:政治传播学,网络社会研究,新闻理论,媒介战略,传播研究方法。

我心目中的三十年三十首诗


去岁仲冬,偶有兴致,往深圳参加“三十年三十首诗”的活动,作为评委,我所推荐的三十首诗及理由如下:

 

1.         北  岛:一切。北岛,长兄为父,一切都从此开始。

2.         北  岛:回答。三十年来,三十年后,再过三十年,回答依然经久不衰。

3.         顾  城:远和近。这是...

Read more

新闻传播教育向何处去?(上)


从传统上看,中国大陆的新闻传播事业与新闻教育的关系,远比一般的行业与其专业教育的关系更为紧密。而新闻业(也包括部分更为广义的传播业),究其社会公器的本质而言,也确乎关乎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步以及公共领域的建设。因此,与其说新闻传播教育是在培养某种专业人才,不如说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在上层建筑和社会建设这两个层面上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筚路蓝缕,为近30年的中国新闻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危机也早已隐现:1、专业适用性方面,即使是著名新闻院系的毕业生,近年来对口分配的比例也直线下降;2、市场评价方面,颇多用人单位对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的...

Read more

新闻传播教育向何处去?(下)



五、关于其他议题的讨论


本测量的主题大多针对本科教育现状而设,但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教育的问题和缺陷在硕士教育层面也同样存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流弊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硕士培养是为学术的、还是为实践的?更准确的说,对于这个疑问,新闻传播学教育界要么始终莫衷一是,要么始终有思考而无改革行动。
本研究部分地涉及到研究生培养议题。“可将硕士教育分为业务、学术两个类型”这一建议,其来源是海外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陈婉莹(2006)曾以美国最具地位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如西北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密苏里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柏克莱大学、奥斯...

Read more

路的禅


 

路的禅(一)

 

1.        所谓人生,就是时间的旅行。出生了,你也就上路了。

 

2.        不是你要走路,而是因为,路是一种你必须经过的事物。

 

3.        所谓路,通常就是前人走过的地方。当我们崇拜前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崇拜路。

 

4.     &...

Read more

开心网的何以可能


社交网风行,一场现代社交的变革风暴?

2009年06月04日 10:03:07  来源:解放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杜骏飞(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

 

    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了“偷一棵菜”、“挪几辆车”、“贴一批条”;做出详细的EXECL表格,为的是能让自己种的粮食免遭偷盗、颗粒归仓;写写日志、投投票,读罢书来...

Read more

贾君鹏事件的三个解释模式


这件事,来信询问的学生、记者大概不少,在此,以与南方都市报的谈话记录做一个回复。贾君鹏事件,大概可以从三个角度提供解释模式。

 

一是微观视角。君鹏事件出现在百度魔兽贴吧,由于《魔兽世界》一直因审核迟滞而停服月余,上百万的WOW玩家普遍处于焦虑状态,这种焦虑状态又可分为无聊、期待、愤怒等不同的情绪类型,当 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么一个水帖出现时,尽管帖子内容无聊、几乎毫无信息含量,但经过最初的一批吧友嘲弄顶贴后,很快应者云集:无聊者看见无聊、期待者看见期待、愤怒者看见愤怒。于是对君鹏帖子的关注,很快转换为仪式化的行为艺术和话语狂欢。我以为,该事件的本质...

Read more

答“儿童迷网四问”


答《人民日报》记者陈星星 问

 

  网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解读“儿童迷网”?如何看待戒网呼吁?网络游戏是否该封杀?如何评价与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的“80后”?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教授回答了本报记者的“迷网四问”。

 

  一问:“网瘾”是一种病吗?

  互联网是一种“泛媒体”,长时间上网未必有病

  针对不同身份的人群、不同的情况,“网瘾”应该有不同的定义。

 

  杜骏飞:

    我昔年自己拨号上网的时候,几乎就是全天在线研究。现在,很多成...

Read more

主旋律,如何才能成为大众旋律


以下是9月18日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的记录,后期我改了几句话。不过,我刚才看到后来刊登出来的版本,好像已经被删节的面目全非了。于是录此备考,聊以为志。

 

(对话)《建国大业》引发的深层思考——

主旋律,如何才能成为大众旋律

 

    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员研究员)

 

    支玲琳:172位豪华明星阵容,拷贝数创下纪录,票房有望超过《变形金刚2...

Read more

微博时代 一句话的生存哲学


微博时代 一句话的生存哲学


专访杜骏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

记者: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假日100天》周报新闻专题部记者编辑 赵兰


微博像一个“围城”

 

以新媒体的研究者角度来体验微博,杜骏飞在使用中常常随手记录下微博传播中的有趣现象。由于微博被人们戏说为“围脖”,所以他称玩微博的人为“围友”、“微客”,而由微博、微博参与者和功能提供者三者构成的传播社区,就像是个“围城”。他解释说,微博通过话题社交和同台沟通,随性又有效地建立起人际交互的途径。比如现在新浪上活跃的微博们,就各类话题集结成人际交流的平台。


微型博客每次发表的字数有1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