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段式交易技术——杯与杯把




          “
杯与杯把价格形态属于一种重要的反转走势形态,它通常出现在一轮大幅上升之前,它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股价出现下跌,然后进入盘整,最后见底回升,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的形态,当完成这段回升走势之后,股价再度重演小幅下挫与回升走势,从而形成杯把的形态(参见例图1) 。在深入探讨杯与杯把这一交易技术以前,我们先来对这一形态本身进行剖析,并介绍一下它为什么会这样出现,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成交量来作为一个形态的确认指标,并建议投资者在何处设置建仓和止损盘。

掌握这一形态

要想更好地了解杯与杯把的功能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话,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一形态在不同的阶段其市场动力是如何变化的。当最初的下跌走势完成之后,股票交易进入了一个相持的阶段,这是股票的抄底猎手开始进场博反弹,而短线沽家和短线炒家也乐于在股价回升时卖出,最后多空双方均开始认同当前的价格水平,导致股价处于窄幅波动状态。


例图1.显示的是典型的杯与杯把形态,首先股价出现下跌,然后是陷入盘整,接下来展开回升走势,最后完成回抽确认。

不过,这一平静的格局通常不会持续较长时间,激进的炒家就会开始买进,试图在一个潜在的新一轮上升趋势来临之际强搭早班车,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杯的右半部分,当这一回升走势接近杯的左半部分的上方时,那些有幸在盘局或股价刚开始突破时就抢得筹码的交易者开始获利回吐,同时那些在股价下跌以前就建立多仓的炒家也迫不及待地匆忙平仓,其结果便造就了杯把的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推广这一形态的专家William O'Neil的观点,最佳的杯与杯把候选目标应当是那些已经做好强劲上升准备的股票,尤其是有可能价格翻倍的品种,这就意味着杯的左半部分实际上已经出现过较大幅度的调整了。

 


这一形态形成的周期与幅度

一个杯与杯把形态的形成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值得探讨的,令人欣慰的是,不论形成周期的长短,这一形态都有良好的表现。我们觉得,一个标准的日线图杯与杯把形态,其下跌阶段(杯的左半部分)应历时二至三周,其底部阶段(杯的底部)应持续三至六周,其回升阶段(杯的右半部分)应需要二至三周,最后的杯把阶段应有一至二周的时间。假如还有其它理由令我们决定持有这一股票的话,我们也会考虑形成周期较长或较短的形态。
与此相关的是,杯的深度也是具有争议性的,我们通常认为,一个标准杯的底部至少要比杯的左半部分高点要低20%,但不应超过40%,例如,若杯的左半部分高点为100美元的话,则杯的底部应当处于60美元(20%)80美元(40%)之间。

另外,整个市场的状况也会影响这一形态的标准深度,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倾向于在牛市中寻找回落幅度不大的杯与杯把形态,在熊市或深幅调整市中寻找回落幅度较深的杯与杯把形态,股票的表现通常受制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

 


杯把

虽然我们对于这一形态的绝大多数构成要素保持相当的弹性,但对于杯把的构成却持更为严格的标准,基本上,我们会将杯把形态的右半部分视作一次回抽的过程,这将意味着股价的回调幅度将局限在5-15%之间,有些交易者会比照杯的右半部分的深度来量度杯把,若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将会放弃那些杯把回调杯的右半部分幅度30%以上的相关形态(参见例图2),若杯把回调幅度过深,则不仅会断送一轮大型的上升行情,而且还有可能演变成新一轮下跌趋势的起点。

例图2.显示的是杯把的深度,理想的模式为,(A)点所对应的杯把部分所回抽的深度不应超过该股当前高点的5 - 15%或不超过杯底以来升幅的30%,跌幅过大的杯把将破坏这一形态,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新一轮的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