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虚物质效应的综合表现


矛盾是虚物质效应的综合表现

为什么哲学上把矛盾看作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准确的呢?第一,事件是物体以及物体间矛盾运动的产物,是虚物质外在表现。而事件的形式充满着矛盾,它不同于物体,不应把物体与事件混谈。即矛盾不是物体运动发展的动力,而是物体运动发展源动力——虚物质的外在表现,是虚物质在物体实现自身消费体系运动中发生效用的综合表现。第二,虚物质通过其载体基因或基理驱动来控制物体运动方向,激发物体运动活力进而储存、放大物体自身的能力、技巧。人们未发现运动动力而把矛盾看作运动动力,这犹如在多级齿轮传动机构中普通人看不出动力齿轮一样,不足为奇。总之,矛盾是对虚物质在其载体(物体)实现消费体系运动过程中发生作用时所产生的全部表现之高度概括。

(一)矛盾的产生与形成

矛盾具体是如何产生的呢?前面已讲过,虚、实物质在某一时空点或环境界面结合的瞬时产生了物体,即这种构造的物体不仅有实物质、能量,还有控制运动方向的虚物质。虚物质控制的运动方向就是极大程度地实现消费体系的各项内容,即肯定自我、围绕自我中心和自我生存发展作有用功而非无序运动的无用功。时空(社会)中,如只有纯粹孤单物体作方向运动,则不可能有矛盾存在。按照相互依存和转化、生态平衡互为食物链的物体存在总原则,二个以上物体作方向运动就会发生运动轨迹相交的可能,即发生联系与矛盾,通常表现为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无数个物体在有限时空中作方向运动,则必然有无穷个运动轨迹交叉点,即出现纷繁复杂的矛盾社会。总之,矛盾表现为二个以上存在形式的直接对立统一,即在食物链中一物以他物为食物,相依相靠;在有限时空中,为争夺有限资源而斗争。同时,诸存在形式间互为依存、统一于生态平衡,如同类生命体因欲获取个体无法获取的利益(如传种接代、开发矿山)而形成的家庭式协作或社会劳动。可见某一个体消费体系的实现,一部分来自生态环境或种族集体,另一部分来自个体本身的活动。这同生发规律和无为有为消费运动律是一致的。这种个体与集体、发展与生存的对立统一矛盾关系普遍存在于物质存在形式的各层次结构中。矛盾的产生过程及表现可简述为:虚物质+实物质→物体+能量、方向运动→消费体系运作

二个以上物体直接对立→个体间展开竞争,依靠自身实现部分生存发展消费

 

诸物体统一 个体通过环境或公体保证生存,实现基本部分消费

   竞争性发展性紊乱性自由性

                         →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出现→生发

   合作性生存性计划性垄断性                                                                                                                                                            生存竞争是物体运动

律发挥作用→物体发展运动的理想动力              

的基础动力表现                                发展竞争是物体运动

              生发自由之消费体系矛盾律出现。  

的直接动力表现

矛盾存在于按生发律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中,且贯彻到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中,因而消费体系矛盾律是矛盾的集中系。

(二)消费体系是矛盾的辐射源

    本丛书第一部第八章中有消费体系矛盾的概念,核心思想是虚物质规定了物体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的消费体系存在。消费体系及其实现是个矛盾体系,其中第一层矛盾是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导致C值有限;第二层矛盾有二方面,其一是C值有限导致EDF的配置矛盾以及公体中私体间资源分配矛盾,其二是能力有限导致的不劳而获、阴流子手段、管理与生产体系三种组合而成的实现消费体系的复杂途径体系;第三层是实现消费体系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中国到罗马的方案确定之矛盾体系。显然,矛盾体系源自虚物质而出自消费体系矛盾律。一切矛盾都在消费体系的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潜伏在消费体系中,同时在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碰撞发生中和反应中消失。没有消费体系矛盾律,就不可能有矛盾,消费体系矛盾律是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产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