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团风县纠风办主任汪金元
没有惊心动魄的查案故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地辛勤劳作和流传在群众、纪检干部心中、口中的那一座座“丰碑”!
团风县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汪金元自1991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始终在查办案件工作第一线。在长期的办案工作中,他以工作严谨认真,敢于坚持原则,善于突破复杂疑难案件,参与查办案件成案率高,为人热情朴实而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肯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业务熟练,个人素质过硬,2001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先后五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15年来,他先后参与、主持查办了各类案件30余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40多人。在办案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与同事们共同顶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克服重重阻力,使腐败分子受到党纪政纪的严厉惩处,弘扬了正气,震慑了腐败,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不畏权势、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刚正不阿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上,汪金元严格按照职责办事,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面对腐败案件勇于严肃查办,勇于将压力化为工作动力,面对荣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1991年春,刚走上纪检工作岗位的汪金元,组织上就让他调查一名村支部书记和一名企业厂长贪污公款的问题,其中,那位村支部书记还是全镇的红旗支部书记,那位企业厂长与他父亲交情很深。对此,他既未被“红旗支书”的光环所扰眼,也未被“与父交情很深”所困,而是坚持原则,排除阻力,一查到底,从而使该支部书记和厂长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1999年9月,在调查某镇铁路办有关人员贪污案件中,其中1名涉案人员还是他从前要好的同事。县纪检委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汪金元和检查室的同事们首先担当此项工作的“调查员”。,尽管他有一定的工作思想准备,但此案在全县影响较大、涉案人员较多、案情极为复杂,这样重大的案件在全县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全县反腐倡廉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工作中还可能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甚至是个人的利益得失。短暂的思考过后,他和同事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这也意味着将失去个人原有的生活规律。他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有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品格,他相信勤能补拙,深信越难益坚。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在实行“两规”期间,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并先后多次到武汉、新洲、浠水、黄州等地调查,而且还两上安徽、长沙核实情况。一些平时“横”惯了的涉案人员,见有人敢查他们,气焰十分嚣张,一名涉案人员就曾公开扬言:“你们敢来查我,看能把我怎么样!”言外之意,可想而知。在得到县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后,他排除干扰,顶着各种压力和说情风,和同事们一次次深入到涉案单位部门开展调查取证,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内查外调,一举突破了这起案件,使有关人员受到了严惩,其中有3人被判刑,他的那位同事也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这一要案的查处在全县引起很大震动,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分子,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取得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阶段性胜利。案件的迅速及时、有力查办受到上级纪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古语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忘记了心中的“小我”做到了思想行动上的“无私”,才能做到“无畏”,才敢于同腐败分子作坚决彻底的斗争,汪金元通过查处案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涵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反腐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案件检查工作要求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在近年来的案件检查工作中,他汪金元始终坚持对每个案子的特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详实仔细地写出查案日记,不断积累成功经验,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与此同时,他还深知要想干好案件检查工作,仅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还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电脑知识,查阅和学习了大量的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业务书籍、资料,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分阶段有重点地积累和丰富查办案件需要的相关业务和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多面手。他经常同财务专业人员一起共同探讨学习新的财务业务,从中总结经验,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财会本领。此外,她还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针对乡镇纪委办案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新任基层纪委书记不熟悉业务,缺乏专业知识这一现状,有意识地在查办案件工作中邀请和安排基层纪检干部一起参与办案,积极主动指导基层办案,帮助基层纪委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和能力。针对全县各基层纪委办案工作实际情况,汪金元经常下到基层,亲自协助和指导基层纪委办案。团风县最远的杜皮乡距县城50余公里,路况极差,下去一次要坐车颠簸近两个小时,他每次去,都是一下车便和基层办案人员一起,一头扎入办案工作中,细心的指导和帮助乡纪委解决办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他的榜样带动下,全县各基层纪委办案工作积极性、办案水平和办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县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难耐清贫莫为官,难拒贿赂莫当权。”在办案工作中,汪金元常常以吴天祥的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工作中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对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都能够认真及时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01年在检查某学校落实“收支两条线”情况时,他发现该校有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为减轻处罚,该校两名领导当晚带着两条“黄鹤楼”香烟和1000元钱到他家里来说情,但他均不为所动,坚持要一查到底,并对有关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据统计,15年来,他先后拒收礼品礼金20多次,金额15000多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生活中,他从不追求时尚、前卫,生活非常简单。在对待工作、家庭问题上他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工作任务重,他经常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误餐少眠成为他生活中的常事。这些年来,由于工作忙,他也很少顾及女儿的学习。本来,妻子身体就不太好,不仅要照顾孩子,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一次,妻子胃痛加剧,实在有些受不了,才对他说:“你能不能陪我到武汉去检查一下?”不想这时正好有个案子突破在即,他只好安慰妻子说:“过几天吧,等忙过了这几天,我就陪你去。”可事后他又把妻子的病痛忘在了脑后,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家里,发现妻子独自掉泪,一问才知是胃痛得不能走路,中午想支撑着起床给孩子弄点吃的,刚起床就昏倒在床边。面对此情此景,他感到十分内疚,他觉得这辈子欠妻子的太多太多……
15年来,汪金元始终坚守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最前沿,始终把查办案件工作放在首位,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对错误倾向决不妥协迁就,坚持实事求是,严守纪律,固守廉洁从政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为人民服务。
没有惊心动魄的查案故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举,有的只是春风化雨般地辛勤劳作和流传在群众、纪检干部心中、口中的那一座座“丰碑”!
团风县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汪金元自1991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始终在查办案件工作第一线。在长期的办案工作中,他以工作严谨认真,敢于坚持原则,善于突破复杂疑难案件,参与查办案件成案率高,为人热情朴实而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肯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业务熟练,个人素质过硬,2001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先后五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15年来,他先后参与、主持查办了各类案件30余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40多人。在办案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与同事们共同顶住各种利益的诱惑,克服重重阻力,使腐败分子受到党纪政纪的严厉惩处,弘扬了正气,震慑了腐败,展现了纪检监察干部不畏权势、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刚正不阿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上,汪金元严格按照职责办事,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面对腐败案件勇于严肃查办,勇于将压力化为工作动力,面对荣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1991年春,刚走上纪检工作岗位的汪金元,组织上就让他调查一名村支部书记和一名企业厂长贪污公款的问题,其中,那位村支部书记还是全镇的红旗支部书记,那位企业厂长与他父亲交情很深。对此,他既未被“红旗支书”的光环所扰眼,也未被“与父交情很深”所困,而是坚持原则,排除阻力,一查到底,从而使该支部书记和厂长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
1999年9月,在调查某镇铁路办有关人员贪污案件中,其中1名涉案人员还是他从前要好的同事。县纪检委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汪金元和检查室的同事们首先担当此项工作的“调查员”。,尽管他有一定的工作思想准备,但此案在全县影响较大、涉案人员较多、案情极为复杂,这样重大的案件在全县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全县反腐倡廉工作的成败得失,在工作中还可能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甚至是个人的利益得失。短暂的思考过后,他和同事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这也意味着将失去个人原有的生活规律。他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有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品格,他相信勤能补拙,深信越难益坚。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在实行“两规”期间,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并先后多次到武汉、新洲、浠水、黄州等地调查,而且还两上安徽、长沙核实情况。一些平时“横”惯了的涉案人员,见有人敢查他们,气焰十分嚣张,一名涉案人员就曾公开扬言:“你们敢来查我,看能把我怎么样!”言外之意,可想而知。在得到县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后,他排除干扰,顶着各种压力和说情风,和同事们一次次深入到涉案单位部门开展调查取证,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内查外调,一举突破了这起案件,使有关人员受到了严惩,其中有3人被判刑,他的那位同事也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这一要案的查处在全县引起很大震动,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分子,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取得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阶段性胜利。案件的迅速及时、有力查办受到上级纪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古语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忘记了心中的“小我”做到了思想行动上的“无私”,才能做到“无畏”,才敢于同腐败分子作坚决彻底的斗争,汪金元通过查处案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涵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反腐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案件检查工作要求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在近年来的案件检查工作中,他汪金元始终坚持对每个案子的特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详实仔细地写出查案日记,不断积累成功经验,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与此同时,他还深知要想干好案件检查工作,仅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还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电脑知识,查阅和学习了大量的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业务书籍、资料,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分阶段有重点地积累和丰富查办案件需要的相关业务和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多面手。他经常同财务专业人员一起共同探讨学习新的财务业务,从中总结经验,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财会本领。此外,她还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针对乡镇纪委办案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新任基层纪委书记不熟悉业务,缺乏专业知识这一现状,有意识地在查办案件工作中邀请和安排基层纪检干部一起参与办案,积极主动指导基层办案,帮助基层纪委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和能力。针对全县各基层纪委办案工作实际情况,汪金元经常下到基层,亲自协助和指导基层纪委办案。团风县最远的杜皮乡距县城50余公里,路况极差,下去一次要坐车颠簸近两个小时,他每次去,都是一下车便和基层办案人员一起,一头扎入办案工作中,细心的指导和帮助乡纪委解决办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他的榜样带动下,全县各基层纪委办案工作积极性、办案水平和办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县纪检监察查办案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难耐清贫莫为官,难拒贿赂莫当权。”在办案工作中,汪金元常常以吴天祥的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工作中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对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都能够认真及时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01年在检查某学校落实“收支两条线”情况时,他发现该校有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为减轻处罚,该校两名领导当晚带着两条“黄鹤楼”香烟和1000元钱到他家里来说情,但他均不为所动,坚持要一查到底,并对有关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据统计,15年来,他先后拒收礼品礼金20多次,金额15000多元,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生活中,他从不追求时尚、前卫,生活非常简单。在对待工作、家庭问题上他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工作任务重,他经常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误餐少眠成为他生活中的常事。这些年来,由于工作忙,他也很少顾及女儿的学习。本来,妻子身体就不太好,不仅要照顾孩子,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一次,妻子胃痛加剧,实在有些受不了,才对他说:“你能不能陪我到武汉去检查一下?”不想这时正好有个案子突破在即,他只好安慰妻子说:“过几天吧,等忙过了这几天,我就陪你去。”可事后他又把妻子的病痛忘在了脑后,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家里,发现妻子独自掉泪,一问才知是胃痛得不能走路,中午想支撑着起床给孩子弄点吃的,刚起床就昏倒在床边。面对此情此景,他感到十分内疚,他觉得这辈子欠妻子的太多太多……
15年来,汪金元始终坚守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最前沿,始终把查办案件工作放在首位,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对错误倾向决不妥协迁就,坚持实事求是,严守纪律,固守廉洁从政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纪检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