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庭院


    常常能听到曾在庭院内居住过的老人们流露出对老院的眷恋和怀念之情。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熟识事物的一种依恋,更是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美好回忆。庭院千年不衰,自有他的魅力所在。那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庭院将何去何从?

中国传统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一个街门对外,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形成“盒”状,故称“四合院”。数北京四合院最有名,不仅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在国际上具有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北京四合院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华北一带的四合院庭院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东南沿海一带的庭院则相对较小,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这与人文、气候、习俗等有关。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

在国外,庭院已经成为居住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到美国人家里做客,第一印象往往便是他们居所的宽大和舒适。究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住家里面都有一个院子。而美国人家的院子则与中日有别,草在庭院中唱起了“主角”。美国人家的庭院种花或栽树的并不是很多,有池塘溪水的人家则更少,较突出是地毯般的草坪。

古今中外,庭院因时因地记载着社会发展不同的印记。

庭院反映的是人们对居住的一种观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种积淀。它有着一种密集与疏散、对称与协调、严整与均衡之美,融合在居民的生活中。这不仅在建筑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园艺美化是一种庭院文化,社区联谊是一种庭院文化,物管服务是一种庭院文化……

如果说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那么庭院就是细胞核。没有了庭院,就如杭州没有了西湖;没有了庭院,就如池塘里没有了鱼儿,高山上没有了草木。庭院是城市人唯一可以与自然沟通的场所,是与邻里交流的场所,是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建筑呈现高空化,绿化立体化,庭院花园式发展,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从传统庭院走向现代庭院,也仅是这几年的事。什么组团式庭院,中心集中式庭院、空中庭院等等不胜枚举。庭院已然成了是现代城市社区建设优劣的一个评判标准。城市庭院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工业化社会及现代城市文明的需求,原有的传统庭院的模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随生产力的发展农村逐渐城镇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已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所以,走出传统庭院是必需的,走向现代庭院——园区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