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富是如何炼成的?(组图)


(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

(广东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

(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

(网易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时,在香港联交所内,又一个中国首富诞生了。

  一根代号为“2007.HK”的股线,如一辆飞速爬升的过山车一般,满载着人们惊讶的目光,在上市后短短的两分钟内,就从每股5.38港元窜升至7.21港元。如果以当天收市价7.27港元计算,持有95.2亿股的杨惠妍当天身价达到692.104亿港元,把前任首富张茵远远抛到了后面。

  业内人都知道,杨惠妍只是这支叫碧桂园股份的股权代持人,隐身其后的是杨惠妍的父亲、现年53岁的杨国强。低调的他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公众的视线之内。

  从丁磊到黄光裕、陈天桥、施正荣、张茵,再到杨国强,每一届新首富的诞生,都吸引了媒体和公众好奇和燥热的目光。那么,这些首富是如何炼成的呢?

  丁磊是知识创富的典型代表。“人生就像酒心巧克力,谁都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酷爱看《阿甘正传》的丁磊,一心想要品尝到味道最好的那颗酒心巧克力,于是在1995年,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从待遇优厚的电信局“开除”。两年后,他创办了网易。

  并不是每一颗巧克力都味道甜美。2001年,丁磊遭遇了事业最大的危机——在网络泡沫论的刺激下,网易公司内部人事动荡,同时面临马上被美国纳斯达克暂停交易的命运。但坚持2年以后,网络行业开始回暖。2003年10月14日,网易股价达到70美元的历史最高位,作为58.5%控股大股东,丁磊的身家达到91亿人民币,被胡润和《福布斯》双双评为“中国首富”。

  在历届首富中,丁磊应该算得上是睡眠质量最好的一个——因为他的财富最透明,每一分钱都像刚从银行取出来的新币一样干净,背后没有猫腻、没有愧疚、没有潜规则、没有人性扭曲、没有灰色交易。

  陈天桥也是网络致富的代表。2004年8月1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盛大网络首次公布财务报表。第二天,陈天桥所持股票市值达到了约11.1亿美元,超过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新任中国首富。短短5年的创业时间里,他的财富飙升了1.8万倍!

  陈天桥的成功,得益于网络的衍生产品——网络游戏。但他这个首富,却背负了过多的骂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陈天桥却在此时凭一款《传奇》登上首富的宝座,这自然引发了家长们的积怨,所有的社会舆论指责“幸运”地聚焦于陈天桥的身上,他当年的心情可以用王朔的一部小说来形容:《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在首富的荣光与社会责任诘问中备受煎熬。据说,他当年和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失之交臂,也与此有莫大关系。

  也是在2004年,黄光裕以105亿元人民币的身家登上了胡润中国百富榜榜首的宝座,演绎了一个“三无人员”(没有家底、没有文凭、没有靠山)是如何一飞冲天的神话,让更多普通的中国人目眩神迷。

  黄光裕的成功,利益于他的胆识、眼光和控制能力。黄光裕16岁便开始出来闯天下,然后在贩卖电器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家电零售这个巨大而空白的市场。当然,光有胆识和眼光还不够,要想成就大事,控制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控制能力有两方面:首先是对外界资源的控制能力。从一无所有,到攫取、利用、借用,再到掌控和嫁接一切有利的资源,恐怕是任何大学里面也学不到的东西,但在社会这所残酷无情的大学里,黄光裕却得凭自己的悟性与坚忍深得其中的精髓;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残忍的生存与商界斗争中,容易人性扭曲、失去平衡,从而最终迷失自己或陷足于深渊。但黄光裕却显示出了超常的韧性,能够迅速纠正自己的心态和作法,在飞速前进的过程中仍能很好地掌握好手中的平衡木,避免陷入原罪的泥沼和商业的陷阱之中。

  两年后,首富的光环又戴在了施正荣头上。在2006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43岁的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内地富豪最前列。从一名科学家转变为新科首富,施正荣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

施正荣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知识背景,以及对大势的顺应。1988年施正荣被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1992年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2000年,施正荣揣着几十万美元和满腔热情回国创业,决定成立一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其实,与其说是资本市场对施正荣的青睐,不如说是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青睐。中国的迅速崛起,让这个能源贫国变成了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国,而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太阳能,便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紧随其后的张茵,以270亿元身家登上了2006年胡润中国百富榜榜首。女性、白手起家、传统的废纸行业……这种种因素,自然让她成为人们争相关注的焦点。

  张茵成功的真谛,只有八个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废纸收购行业虽然看起来屑碎卑微,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着巨大和持久的市场供应量。而张茵的聪明之处,在于进行产业一条龙的尝试,果断地进入了密切相关的造纸行业。更难得可贵的是她的跨国运作能力,对资源进行了嫁接、互补和再造。

  而张茵最大的意义,在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一句中国的古话:“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给很多正在从事废品收购之类的街头小贩们以最亮的希望——干我们这行照样能出首富!

  与历届首富相比,杨国强应该算得上是“最土”的中国首富了。与黄光裕一样,杨国强也出生于南方农村的一个偏僻穷困的小乡村。因为家境赤贫,杨国强甚至在17岁之前都没穿过鞋。而在早年,杨国强的大女儿持续发烧,但工资低微的他根本无钱医治,以至于烧坏了头脑。贫寒的种种刺激,无疑成为他对挣钱最直接、最原始的巨大动力。

  与黄光裕从小出来闯天下不一样,杨国强几十年来却一直偏守一隅,把根深深地扎在顺德这片他所熟悉的土地中。透析杨国强早年创业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官商紧密结合的痕迹:他的发迹便是得益于自己在政府部门当“领导”的哥哥杨国华,因为有了大哥的照顾,他迅速成了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杨国强赚取了上百万的人生第一桶金;杨国强以后的“茁壮成长”,便是依赖于不少“贵人”的相助——几乎每一个从顺德起步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曾给杨国强提供过诸多便利。这种密切的官商合作,让双方达到了共赢。

  在杨国强的脑海里,还有着根深蒂固的的宗室家族观念。杨氏家族是当地是一个望族——杨国强光兄弟就有8人,家族庞大、亲戚众多。他财富聚敛过程中的“贵人”是乡亲,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事业拍档是乡亲,而他从事建筑行业聚集的“子弟兵”建筑队也是乡亲。而在香港上市,这种乡亲关系也帮了杨国强大忙——同为顺德老乡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便各掷10亿港元认购新股,引发了众多投资大鳄的重注持股和68万散户股民的热力追捧,从而造就了又一个资本运作神话。杨国强可以说是深受“地气”的滋养。

  在房地产持续高烧的今天,最“土”往往意味着最值钱!

 

中国历届首富名单:

 

排名

人物

公司

 总部

 个人财富

 行业

出生年 

 1

杨国强 碧桂园 顺德 690亿港元 房地产 1953年

 2

张茵 美国中南控股、玖龙纸业 美国 24亿美元 废纸回收、造纸 1957年

 3

黄光裕

鹏润投资

北京

 

23亿美元

家电零售连锁、房地产

 

1969年

 4

施正荣 尚德太阳能 无锡 113人民币 太阳能产品 1963

 5

丁磊 网易 广州 11亿美元 互联网 1971

(根据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200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及上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