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剑桥


     2008年10月计划到英国考察剑桥科技园区和参加伦敦金属年会。 

     2008年10月11号早上10点40,我和王丹华乘坐维珍航空VS251航班从上海出发,飞行12小时左右,当地时间10月12日下午四点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一出飞机走入机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希思罗机场比较矮,层高比较低。走过长长的通道,到机场海关出口处,排队等候的人很多,尤其是中国人和印度人。 

     取了行李后出机场打车去剑桥,上了英国特色的黑色出租车。由于机场位于伦敦城西20英里,而剑桥也是位于机场西面90英里,所以没有经过伦敦市区,一路上经过的都是英国乡村,经过大片平整的草地,有成群的牛羊,偶尔还有马匹。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预定的剑桥Crown Plaza Hotel,在宾馆Check-in,服务员对于我不用VISA消费很不理解。在宾馆的大厅、走廊、电梯都碰到了中国人,感觉在剑桥的中国人很多。

     整理完行李走出宾馆时,天色已晚,我和王丹华决定在剑桥散步,感受下剑桥的氛围,在剑桥基本上没有看到新建的建筑。在宾馆斜对面就是一个地球科学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继续向前,发现这边就是剑桥大学各个科系了,其间还经过了凯恩斯楼、化学系、生物系、儿童教育等等,在连接各个科系学院之间还有不少的酒吧和饭店,让我真正感觉到大学和社区、城市都是结合在一起的,是真正的开放大学。中国为什么没有开放性呢?可能是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认为大学就应该是高楼深院,而且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将老百姓和学者区分开来。 

     走在剑桥的街上总是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而且是以蒜香味为主,虽然闻着挺香很舒服,但我感到很纳闷,以前中国人做菜味道很大,经常受到别人的指责,为什么英国这边做饭菜味道也很大呢?对中国人的指责是对的吗?我自己对饭菜的香味感觉很好也很爱闻,原来以为这是中国人的弱点,这次到剑桥感觉这种指责也应该打个问号! 

     走在剑桥古老的街道上,仿佛回到了莎士比亚时代,街道给人很休闲的感觉,街上的行人,三三两两自由的走着,既不像东京、纽约、上海那样匆忙,也不像香港、北京那样高楼林立,人烟稀少。在剑桥的每条街道上都有几十个人在漫步。如果我们问路,他们一般都是停下来很详细的给我们指出路径。在剑桥散步使我感到非常的惬意。

     在剑桥市政厅所在的大街上看到有很多餐厅,才想到该吃晚饭了,一路走过去发现酒吧特别多,而且不少还只提供酒水。在街道拐脚处找到一家中国餐厅兰香楼,发现只提供外卖,不做堂食感觉很奇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没有桌子的中国餐厅。北京的只有四张桌子的爆肚小店,是我较为钟情的地方,之所以钟情是因为他就只有四张桌子。这次看到了没有桌子的中餐厅让我目瞪口呆。最后我们俩在旁边找了家韩国餐厅喝了点酒,吃了些韩国料理就结束散步,返回宾馆了。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的行人还是很多,这里的周末夜生活很丰富,让我觉得这样的大学生活很幸福。

(王丹华协助整理 伦敦时间2008年10月13日)

 


 

我的相关日志:

2008-10-07 | 高新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
2008-09-27 | 新材料企业的资本运作与商业模式创新
2008-09-26 | 三鹿事件显示政府技术管理的缺位
2008-09-22 | 创新,怎么都行
2008-09-19 | 后奥运时代,中关村将走向何方?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9-16 | 王德禄:火炬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前瞻性成果
2008-08-29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九)
2008-08-28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八)
2008-08-27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七)
2008-10-10 | 在香港谈金融风暴
2008-09-30 | 透过华尔街风暴,我们看到了什么
2008-09-24 | SaaS: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2008-09-13 | 轿辰集团汪家三姐妹的创业历程
2008-09-11 | 普世价值:从“真理标准”到“伦理标准”
2008-09-09 | 宁波高新区如何走高端
2008-09-08 | 公路收费权转让与公路的公共属性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7-06-14 | 要加快深港创新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