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造楼等于造孽


    读李韶鉴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多元社会和谐:新加坡经验》一书,看到一些新加坡政府部门与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居然在很简单的地方办公甚至租房办公,很是感慨。因为每次我到各地出差,总是为各地越来越富丽堂皇的党政部门的新楼高楼塞满视野,风气所及,一个小小的部门也建个大大的楼,有的机关居然内部的每个部门建一个楼或者几处楼。这些楼不只大量占用最好的土地、预算,而且产生大量消耗。最近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副局长寻寰中在他的公开文章中披露,全国党政机关能源消费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7%左右,接近全国农村生活人口生活用电水平。

    我一直在想大量造楼的真正动力在哪?我觉得首先在建设过程中还产生大量基建承包腐败,如果认真地查任何党政部门造的办公或者业务大楼,可能发现腐败问题是不难的,从过去历年揭露的贪官,除了道路交通问题出的腐败,楼堂馆所建设就是很集中的另一个地方,只要弄下项目建设,弄钱就比较容易了。其次是政绩驱动,为官一任,其他成绩不容易留,造个楼就是自己的功绩碑,当然客观上有时候造楼可以拉动某个板块的建设,这也是很多城市政府在新区建设时候以党政建设先行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最后,造楼之后有了空间,很多相关的事业或者挂靠业务也就有了物理空间与交易空间,党政部门直接发钱不合适,当了地主弄钱就方便多了。

    所以我看党政部门的造大楼百害一利,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管我们讲的公共管理体制如何改革,大楼的源源不断就知道机关掌握与利用核心资源的体制是根本,而不是所谓的权为民所用;就知道所谓的职能调整与人事调整是不断强化行政职能,而不是在弱化政府干预,加大民间资源的空间;就知道党政机关是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在与民争利,而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是现在能源消耗的集中问题所在之一,而忝为节能减排的管理者;是利己发展模式,而不是嘴巴上老说的科学发展观。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党政部门的楼堂馆所造的越好,与民众的心理距离越大。而因为这几年造的越来越好,因此就与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这个可要比领导人视察讲话的时候说点漂亮话还要有杀伤力。或者变成了上面靠嘴巴就为党和政府添点光,下面靠楼堂馆所就能给党和政府下点药。零点的历年政府威望调查,上高下低,有很多解释,有一个解释是说我们基层政府做事情多得罪人,而且资源少不能调转,但是看看我们基层盖的楼之多,甚至有些贫困地区的党政楼比发达地区还发达就知道,问题不是那么能简单解释了的。我倒还不能简单把造新楼者与贪官划等号,但是说造新楼的地方容易出人民昏官(对大家的事情想的不多)个人清官(对于自己的利益在哪很清楚的官)应该不算离谱。

 

今日场景:到长春,遇今年第一场雪。给吉林大学做大学生职业准备讲座。这也是今年第四十四期讲座,离全年五十期不远了。入住长春前进大厦,这个宾馆的服务员把手写手绘的服务问候卡放在房间各处做提示和问候,真的是相当亲切感人。

 

今日小诗:

酒香

 

冷的日子很长很长,

但一点点暖种,

就能把整个冬照亮。

在够寒的风里,

这杯酒,

就能递给你够劲的芬芳。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炒蟹菇

备熟闸蟹腿肉二十根。干香菇十颗,温水浸后一小时,用起菇伞切成蟹腿肉等长。鸡蛋三个打入碗中调匀,起油锅中火热后,蛋浆倒入快炒成干黄,放入香菇,一分后放入香葱段,食盐酌量。再放入蟹腿肉。一分后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