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豪华校门”霍乱啥?


百万“豪华校门”霍乱啥?

广东常平中学高中部的新校门30日正式启用,这座耗资130多万元的校门在建成之前就饱受老师和学生的指责:"花这么多钱,实在太贵了。常平中学校长则称,校门的修建是政府工程,由政府出钱,“130多万元也不是很多。(据1229日《广州日报》)

耗资130多万元修建一个中学校门,难怪老师和学生会惊呼“实在太贵了”,难怪会遭到网民的汹汹口水。然而笔者所关注的却并非是“贵”与“不贵”的问题,既然常平中学的校门是政府工程,是由政府出钱修建的,区区130多万元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原先的校门可以并排走4辆车,进了校门首先要上一座桥,桥下是流水、池塘,很有诗意,与校园的环境也很协调,根本没必要重建。那么为何还要重修?难道,这就是当地政府对于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解与诠释么?

或许,中国人原本就是很讲究“面子”的罢。笔者在某地农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些现象——农民在修建住宅的时候,无论正屋多么得狭小与破烂,也无论院内是怎样的凌乱不堪,他们却总是要先把“头门”修建的很是气派。问及原因是,回答极其简单:因为“头门”是面子、是门脸!尽管笔者也曾暗笑当地农民的愚昧与无知,但却也由衷佩服他们的聪慧与狡诈!豪华的宅门毕竟是富足与地位的标志,更是他们得以炫耀并可以吸引媳妇入门的象征。不过,笔者亦曾疑惑:难道有了这样的“宅门”就一定会有“凤凰”的进入吗?同样,耗资130多万元修建一个中学校门就是“人才辈出”的佐证吗?

政府关心教育,积极投资教育,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设若只是地片面追求硬件设施建设,从而忽视了素质培养和内涵塑造,是否也会在“只重其形而不知其本”的极端办学中落得一个愚昧和无知的荒唐呢?众所周知,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的校舍仅仅是茅草屋一样的平房教室,但就在这样的平房教室里,却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只有四幢首尾相接的三层小楼和不足500平方米的花园组成,但培养出了文学巨匠萨特、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等大师……那么,谁让我们的教育走进了奢侈成风、一味追求面子工程的怪圈?又是谁让我们的教育迷失在浓墨重彩的功利主义中而万劫不复?

记得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履新以后,首次就教育问题宏观目标的表述就是“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就在我国很多地区失学儿童群体依然庞大,一些地区学校硬件、软件的配置依然缺失、落后的状况之下,这政府买单130多万元的“豪华校门”又说明了什么?——据了解,常平中学是东莞东部地区颇具规模的中学,是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既然这原本就是一所财大气粗的重点中学,既然他们早就得到了政府的倾斜,那么此次的“豪华校门”算是狗尾续貂,还是画蛇添足呢?难道,当地就没有一个值得支助的贫困学生,就没有一所嗷嗷待哺的薄弱学校?

有人说,“百万校门说是政府买单,其实还是由纳税人来埋单。因此这种用纳税人的钱搞出来的面子工程不是慷慨,而是对社会资源的践踏!我想,这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一扇豪华校门对于政府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如此的马太效应之下,我们的教育公平理想如何实现?袁部长信誓旦旦“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目标又如何实现?——难道,城乡教育差距被拉大、择校成风、物欲膨胀以及人文精神迷失的丑闻和闹剧中,政府就没有一点点的责任么?

官场视角下130多万元的“豪华校门”或许确实不贵,但它所玷污的教育的圣洁,所刺伤的是教育的满腔热忱,所丧失的是教育的灵魂与精神!

20091231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