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在春晚舞台上的亮相使其迅速成名,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在课程上与90后学生探讨小沈阳现象时,有个东北学生表达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观点。她说她妈妈原来是二人转演员,后来离开了二人转舞台,主要原因就是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变了味,失去了原来特有的内涵。笔者通过对二人转的研究后发现这位同学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人转原来的主要演出地是在农村。后来二人转开始转移“战场”,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但很多传统的二人转艺人发现,在城市舞台上大段的唱观众并不买账。很多较长的传统戏目比如《包公赔情》、《西厢》观众根本没有耐心听完,很多演员都有被赶下台的经历。
为了取乐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讲笑话,杂技,武术、模仿秀等许多新的元素被加入到二人转演出中来。一些不健康的元素开始频繁出现在二人转的舞台上,包括骂人、淫秽的东西以及露骨的“粉磕”,甚至出现了一些性爱的动作。更多的二人转演员在舞台上闲扯、丑相百出、龇牙咧嘴,小沈阳更是演绎到了极致。
艺术是一种产品,随着需求也就是观众口味的变化做出调整是需要的。但一味取悦观众,失去了原有的内涵是非常危险的。品牌要想做大,一定要有根基、要有历史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传承。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太多太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对二人转的长期发展则是非常不利的。
笔者觉得刘老根大舞台和和平大戏院等比较大的剧团采取的净化舞台、提倡绿色二人转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二人转恢复到原有的美誉度、提高应有的品位,需要所有二人转演员的共同的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