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第二代的事业选择与企业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大批成功的创业者如今都年过半百,同时,他们的子女受到了良好教育,往往留学国外并学有所成,当子女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我接触到许多企业家都希望第二代能直接“子承父业”,守住自己奋斗半生得来了“家业”。在我看来,直接“子承父业”并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也并不一定是保证第二代人生价值实现的最佳起点。

     如果第二代具有很好的潜质,普遍来说独立创业应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并不是“子承父业”。在第二代独立创业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结识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经验和知识、实现更快的成长。老一代企业家只需要给以起步的资金支持,不能对子女在创业过程中“指手划脚”,更不能经常“看不惯”并加以批评,而是要在子女主动向自己寻求帮助时利用自己的经验给以帮助。

     针对特别优秀的第二代,他们可以直接从投资做起。改革开放30年,中国依靠制造业在全球形成了一定话语权,未来要提升至更高的地位一定是靠服务业,中国已经开始从制造向服务转变,那么,越是在高端的地方经营就越会向投资转变。普遍来说,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比较弱,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大多数都是从创业做起,创业成功后转向投资,而犹太人则是这方面最优秀的,犹太人的第二代直接从投资做起的成功案例非常多。

     在第二代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且最终成功创业后,再进入原来的企业,他们对原企业的掌控能力会大很多,原企业的员工也会更加“服”第二代,避免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第二代个人的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如果要直接采取“子承父业”的模式,那么在业务上最好能安排一个边界相对清晰、第二代可以独立负责的“新事”,而并不是简单的从基层做起。

     无论如何,如果第二代有成为企业家的潜质和意愿,留学在外的最终一定要回到中国发展,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这片土壤上将诞生全球成长快最快的企业、商业模式最新的企业、甚至全球最伟大的企业,中国的创业者具有先天优势。

     当然,很多民营企业家会面临没有接班人的情况,比如很多年轻人的理想并不是在商海中、在企业经营中,那么,老一代企业家则要考虑从经营者到投资者的转变,并且在模式上探索更适合的投资管理方案,比如基金会等形式。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5-07 | 高新企业认定,忽视了创业企业的价值
2009-04-15 | “创业板”是为谁提供的舞台?
2009-04-06 | 大冶要用人脉资源打造“新铜都”
2009-04-03 | 接待硅谷橡子园合伙人朱伟人
2009-03-30 | 硅谷与中关村的三螺旋创新模式比较
2009-03-29 | 硅谷两岸华人联手回归中关村
2009-03-23 | 三位创业者不同的生意经
2009-03-20 | 将中关村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
2009-03-18 | 金融危机下硅谷中关村人脉结网之旅
2009-03-12 | 访手机导航第一人金海平
2009-02-05 | 你是企业家,商人,还是职业经理人?
2008-12-29 | 中国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更要积极开发企业愿景
2008-12-27 | “慎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2009-03-11 | 访刚从中关村回到硅谷的三博士
2007-04-26 | 如何理解中国民营经济——在第三届亚太投资峰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