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者 诗意人生——记贵州苗族青年诗人山雨


题记:

“把青春禁锢在文字里,无期?有涯!于是,生命得到了充实。”

                                                                                                              ——摘自山雨《校园恋歌》

青春舞者 诗意人生

——记贵州苗族青年诗人山雨

\罗文骅

        诗歌并不寂寞,它为诗人而生,更为人类而活。诗歌的载体,诗人的语言就像一杯醇厚绵长的酒,让人感到清洌甘甜,滋心润肺。

       2009年1月11日月落时分,在喧嚣的都市中,在闹中取静的贵阳五月花山庄名士园,一场主题为《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贵州青年诗人山雨诗歌赏析朗诵会,让贵阳的文艺界人士及诗歌爱好者们幸福地享受了一场诗歌的盛宴。

       在这场由贵州省写作学会、民建贵州省委社会发展委员会、贵州青年文化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贵州青年诗人山雨《落花时节又逢君》诗集赏析朗诵会上,贵州文艺界的专家学者、风华正茂的青年企业家、典雅端庄的主持人以及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聚在一起,共享青年诗人山雨的诗歌盛宴。贵州电视台、电台几位知名节目主持人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山雨诗歌的丰富情感——优美、纯净、舒缓、凝重、悠远……

(《落花时节又逢君》诗集赏析朗诵会现场)

       两个多小时的诗歌盛宴,别具一格的清新淡雅,似水流动,超凡脱俗。当最后一缕诗韵飘荡在耳际,在这场诗歌的盛宴里,在爽爽的贵阳,在经济日益繁荣生活日益富裕的贵州,你同样可以感受到:诗歌还可以如此高雅不俗。也许,在这一场诗歌的盛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合奏出的和谐之音。.

(诗歌盛宴现场高朋满坐)

       在有众多名家参会的赏鉴会上,从山雨朴实而不乏睿智的言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孜孜以求追寻诗歌梦想的朝圣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个苗族青年对诗歌的执着和挚爱——

(主席台上贵州省写作协会、贵州青年文化学会的领导)

                                                   追逐缪斯的苗乡青年

       青年诗人山雨本名张超,是一个来自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胸怀梦想,心仪文学的苗乡青年。大山的宽容和灵秀造就了他的刚毅与朴实,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得他从小就充满对缪斯的追求和向往。张超的父亲是位小学老师,父亲给了他文学上较好的启蒙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轻松升上了松桃民族中学。在校园里,他如同贪吃的小牛犊闯进了绚烂的百草园,积极地吸食着文学的养料。像大多数学子一样,从《少年文艺》到《读者》再到《星星诗刊》,从席娟到琼瑶到余秋雨等等,也是年少张超之所爱。张超说,看席娟的小说很轻松,看琼瑶的小说则有一种忧伤的美。而余秋雨的散文至今仍是他喜欢的作品,让他体会到了文字的精美和历史的厚重。

       1998年,张超考上贵州商专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为着自己的文学梦,他又进入省师范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他更加痴迷地爱好文学,在这里,他开始广泛涉猎中外世界文学名著。“我看的第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是《傲慢与偏见》。”张超说道:“记忆最深刻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看完飘,斯佳丽的形象从此烙在心里。”除了欣赏外国文学作品,青年张超还对现代派诗人徐志摩、戴望舒等人十分推崇。受现代派诗人的影响,大学时期,情感丰富细腻的张超开始尝试现代诗歌的创作,并陆续在省内外校园刊物上发布作品。几年以来先后在《贵州日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民族报》《青少年日记》、《同学月刊》、《教育与校园》等刊物上发表了诗歌散文数百篇,并多次在省内外的征文比赛中获奖,作品先后入选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守望心灵》,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春之约》及《林城情思》等书籍,因此,张超在校园里被同学们称为“多情才子”。按照他的说法,大学也就几年,其中一半的时间给了学习,一半的一半是社会实践、其余的时间贡献给了爱情与诗歌。“文学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张超坚定地说道。

                                                           青春的激情与火焰

       读大学时,张超是校文学社的主编和贵州大学生公关联谊会的主席。毕业后,张超成为了“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这也是张超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省公关协会工作的日子,因为接触到的许多都是贵州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经历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张超说:“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得到了增强,也有了初步的人际资源”。2002年,张超曾在贵阳的一家生活类报纸担任美食版块的编辑记者,在工作上,他十分勤奋和敬业,四年多来,张超几乎访遍了贵阳的每一家美食店和贵州的大部分美食之乡,写下了不少关于饮食管理类的稿件,曾主编《美食贵阳》等杂志,成为了我省美食行业内知名的美食记者,为推介黔菜美食发挥光热。

       在省政府大力发展贵州文化产业的号召下,张超在公关专家齐新潮、徐琨,传媒策划人罗文骅等朋友支持下成立了贵阳争渡礼仪模特公司和贵州令闻文化传播公司,策划组织不少选美赛事和时尚文化推广活动。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尽管张超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不多,但心里对文学的向往和追求仍然丝毫不减。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学梦想。他一直不忘伏案耕耘、醉心于诗歌创作——“惦记着成功,多少次热泪盈眶的感动,一种磨难,在心灵之外,在心灵之内,连接,贯通梦想的彩虹。”从关注美文、美食、再到美女,张超的生活步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前迈进。

(贵州省公关协会秘书长、2007中国公关十杰齐新潮教授发言)

       2006年10月,他的第一本青春诗集《校园恋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省已故著名作家、评论家万登学先生为诗集作序。该诗集收录了他在大学期间创作的数百余首现代诗中精选出的80余篇佳作,记录了诗人从乡间来到省城,不断追逐理想与梦境的大学校园生活,记载着诗人青春岁月的激情与火焰。而在青年男女之恋之外,更有对美丽校园生活的依恋,对家乡秀美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真情的思索,也凝聚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苦苦观察与思索。

      在诗集赏析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张超的诗词感情真挚,有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感,诗风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读其诗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抱负与理想。”一位大学的教授说道:“张超的作品具有提倡与讴歌纯洁情感的志向,其作品不论是怀旧还是抒情,诗人都给旧的平仄和格律赋予了新的时代感,给读者以高雅的审美享受和善良心灵的洗礼”。的确如此。“张超是那种外表沉静而内心情感汹涌的年轻人,读他的诗,你就会感到他朴实的背后有一座火山,那是缪斯的灵魂。他的朴实与平静,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深沉、厚重。翻阅他的诗集《校园恋歌》,期期然有青春的激情与火焰迸跳出来,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我省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万登学老师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如是写到。

      如今的张超是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关协会理事、贵州青年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而他在2008年底新出版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欣喜。诗人从四个方面抒写:一是“为你写诗”,在“情”字上,抒发人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博爱之情;二是“岁月”,奋斗的体验,人生的思考;三是“走出雨季”,诗人的成长的历程;四是“诗情话意”,与读者的交流。读完本书的全部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自己的激情与时代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感情与工作生活交融在一起。其间字字情真意切,清晰而流动,画面优美。

       为本书作序的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散文家杜兴成,他作有《战友之歌》等。贵州绥阳籍人,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我是在朋友的电话中听了点张超的事迹,后又在作者传来的文稿中了解些出书人的苦旅。倒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是个来自贵州松桃苗乡的青年,这一下勾起了我对苗乡的一段情怀。三年前,我应邀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写节目,前后曾两次去过他们家乡,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好客苗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使我偷偷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据说,那次我写的《松桃美》还被当地官员用作手机彩铃。另一首《苗岭迎客歌》还被评为“多彩贵州”一等奖。当我得知他是松桃人时,便很乐意交这位在贵阳工作的青年朋友。”杜老师说道:“张超出生在大山深处的苗乡,灵秀的故园造就了他宽厚而刚毅的性格。但常被邀请去参加一些诗界的活动和诗人的聚会,作为局外人,我更能客观看待当今诗坛的行情。因此我常呼吁,渴望诗歌能回归传统。张超的诗已开始在回归的方向发展,这是件好事。比如短诗《等》:“夜深了/我和站台都在等待/站台等到了我/我又等到了谁?!”这诗不但让人能看懂,而且还能记住。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诗《乞讨的小女孩》:“乞讨的小女孩/全身发着抖/和母亲一起/站在路旁/不知所措的乞讨/瑟瑟的身影/无助的脸庞/碰触心房/是那病态的模样/心悲凉/遥想/过去/你一路走过的迷惘/现在/你无人怜悯的守望/将来/你的心中是否还有梦想/人来人往/乞讨的女孩/目光洒过忧伤/在人来人往的都市/瑟瑟发抖地流浪……”这首诗读后让人感觉深刻,诗中所描述的小主人翁形象挥之不去,让人久久品味。作品达到了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效果。”

(贵州知名电台主持人现场朗诵)

       是的,正如杜老师所说,诗歌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它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而且也是对历史的情感记忆。中国新诗经历了革命、战争、建国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至今已经走过90年历程,有过辉煌,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在商品经济如潮、生活节奏如飞的今天,人们最不要看的精神产品,就是诗歌了。即便如此,张超仍然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走我路”。张超的诗,在诗境、心境、情境间,既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美,又创造了奋斗不息的美,也创造了人间的大爱之美。“在今天这个时代里,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我看到了诗人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贵州写作学会副会长、贵州警官学院教授喻丽娟如是说。

       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曾说:“中国古典诗歌(这其中还包括了民歌)其实是中国诗歌的根基和生命线。如何从古典诗歌中发现、寻求艺术创造的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的诗歌美学境界,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喻丽娟给山雨(张超)在今后的诗歌创作中给出意见,希望其注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希望山雨(张超)在这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喻老师满怀期望地说道。

                                                                关注生活 激扬明天

(贵阳版纳民族风情园董事长、少数民族艺术家何中东先生发言)

       对生活的关注,为社会取暖,是张超诗歌重要的主题。比如:《跟着爸爸去卖艺》、《苦难》、《就这样牵着》等等。前不久,针对贵州各大网热炒网友唐戴所谓"结婚不找贵阳女孩"话题引发的争议,诗人山雨力排非议,特作诗《贵阳女孩》,赞美贵阳女孩,向人们展示贵阳女孩的美丽和优秀。该诗在诗人的作品赏析会上朗诵,得到了与会上百位省内文艺界、文学诗词专家和青年学生的赞赏。后来,该诗经网友上传到《新报》社区论坛,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鉴于目前的文学现状和生存环境,山雨深有感触——“我知道,在市场经济日趋浓烈的今天,在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的时候,所有的追求和坚持也会归于渺茫;我也知道,当我们的努力和拼搏不被认可的时候,所有的激情也会被冲淡,甚至荡然无存……

                 但庆幸的是,我始终在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走我路。”多么恳切的话语,让人不由得为之感动。

        时尚生活,争渡人生。在市场经济日趋浓烈的今天,当生存真正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现实问题的时候,曾经的梦想和追寻也显得暗淡,而张超这个苗族青年仍以自己的方式执着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和事业理想。

       近日,张超正准备将原来做美食记者时采访发表的报道作品,选出100余篇好稿,整理成餐饮专著出版。“出书并不是图赚钱,而是希望对自己以往的生活做一个总结,青春诗集《校园恋歌》是对自己校园生活的一个总结,而饮食专集《食话食说》是对自己美食记者生涯的一个总结和对黔菜的一种推介。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黔菜,了解我们贵州。今后我仍将以自己的方式在文学之路存在着。”

       青春舞者,诗意人生;对于苗族青年诗人山雨,此时此刻,我们除了祝福还是祝福。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2009贵州青年诗人山雨张超新作《落花时节又逢君》诗集赏析朗诵盛会的策划人

山雨好友,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划人罗文骅先生)

诗人山雨与好友在现场留影

诗人山雨的大学老师欣喜发言

来自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朗诵《落花时节又逢君》

山雨简介

原名:张超。30岁。诗人、记者、策划人等。贵州松桃人,苗族。著有青春诗集《校园恋歌》(2006作家出版社)、诗集《落花时节又逢君》(2008作家出版社)、餐饮作品专辑《食话食说》等。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关协会理事、贵州青年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大学生公关联谊会名誉主席、贵州某报记者、贵州两个公司总经理等。先后在《诗刊》、《扬子江》、《雨花》、《贵州日报》、《青年时代》、《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民族报》、《青少年日记》、《同学月刊》、《广电生活报》、《教育与校园》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通讯等数千篇,并多次在省内外征文比赛中获奖。作品先后入选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守望心灵》,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春之约》及《林城情思》等书籍,2001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美食行业报道,为贵阳知名美食记者。曾主编《美食贵阳》杂志,为推介黔菜美食发挥光热。现正在努力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