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论调,就是理想或者理想主义的消逝,但凡谈及理想都显现无比的崇高,毕竟有理想对于个人来说生活才有意义,对于国家或者社会来说就有了凝聚力。相对于理想就是现实、现实主义,如果不是有心将之以实用主义的眼光观察,也具有很高深的意涵,毕竟现实主义带来的是对自身社会处境的真切认知,得到对自我和他人的清晰定位。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理想主义者就带有改革的意味,一旦被定义为理想主义者,对社会或者他人而言就具有了广阔的思想空间,有一种自由主义的气息,而且带上这顶帽子或许还会让人心动不已,毕竟理想主义者要逃脱旧有的窠臼,为人们开辟新的社会气象。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者,人们对他推崇备至,至今仍然有人怀念那个时代或者他本人。
对于文学界而言,理想主义的作品就带有追求新生活、新境界、新社会的特点,它脱离现实社会困惑,另起炉灶,展现新世界,让人们重新去发现生活,去主宰人生。它以浪漫主义的形式呈现,激发人们的生命之火,在社会的黑暗中发现美的所在,发现生命的意义。
当然,这并非讲现实主义没有价值,现实主义有批判性的也有辩证性的,而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感时伤时爱国的热烈情操,所以现实主义者一般是去发现社会存在的弊端或者努力去发掘社会现象中足以警示世人的教训和启示。当然,现实主义的政治人物懂得平衡社会力量保障稳定,现实主义的文学界人物懂得去展现社会中存在的黑暗和丑陋。
现实主义并非科学,而理想主义也并非不科学,科学的定义在于系统化的发现事物存在的规律而不是以一时、一地、一人的特征以一概全,而所谓的实事求是也是这样讲。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只是去发现科学所在的两条途径并非非此即彼,有些自然真理只有推到极限状态下才存在以引起人们对此变化趋势的认识;有些真理则必须通过对数据的真实推敲才能有透彻的认识。社会现象也是这样,理想主义者被认为不是迂就是莽撞,少有从自身性情或者他人品行出发探讨问题或者决定生活状态;而现实主义则透过对此的深刻了解、辨识有所取舍从而达到自己追求的状态。
理想主义可以带来破坏,因为它忽略很多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的和谐社最终以失败告终,工人阶级专政在苏联造成了严重的人类灾难而遭到解体。但是,理想主义似乎天生就具有永恒的光芒,让人虽知不可但努力为之,和谐社过去了,人们还去想象它;苏联解体了,人们时常去发掘其中的缘由,文革过去三十多年了,人们对那段历史依然不胜解读。它在破坏中点亮一盏社会思想的明灯,也许未来就是由此而去。
现实主义也可以带来破坏,因为现实主义无法在重重矛盾中寻找到解决的方向,而且所谓现实主义也有守成的意味,它强调对功利的发现或批判。资本主义不谈理想吗?也不是,发达自由的市场经济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获益匪浅当然也会贻害万方,如果社会缺乏理想也即共同价值观,失败的人们无依无靠就会发生精神危机,这一点人们很少提及了。如果我们没有取舍、步其后尘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常常有人讲,“画鬼易,画人难”,理想主义者畅谈宏论,思想上无所羁绊当属画鬼;而现实主义者去发现社会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当属画人。但是,为什么理想主义缺失对社会而言就是莫大的损失?没有理想主义社会就失去方向?理想是相对于现实而来的,现实是根植于自身存在的、客观的、需要改变的,因此,如果人们仅仅接受现实而默认它的所有存在,或者把现实当成永恒不变的既成真理就会发生很多问题或者激发矛盾。
目前,全民都在奔经济小康,炒股也是全民运动,如果不去关心因此引发的各种问题,认为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是应当而且是好的则必会带来不安定和混乱。我们需要理想主义,是需要人文关怀,需要精神支持,当然也是需要社会现实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