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供需造成钢价大起大落将出台相关政策(附股)


      政府需要运用管制权对钢铁行业进行约束吗?钢价的大起大落,从表观上来看是产能过剩,但产能如果真的过剩,出现过剩的原因在哪里呢?找到这个根本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的钢材产能繁荣的路径:基建(公路、铁路、电网、机场、码头、管道等);汽车、船舶、房地产蓬勃发展等。国家投资和产业需求导致了我国钢铁产能的繁荣。需求的旺盛,导致该行业一段时期的市场定价权和高利润。但这都是在经济的顺周期出现的状况。钢企在繁荣的时候推升了铁矿石的价格猛涨。而一旦出现2008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发展的逆周期,需求快速下跌而导致库存大量积压。从而出现成本与价格的倒挂......从而造成大钢企们的“巨亏”。

     实际上,造成大钢企们日子难过的问题的关键是国有大钢企的制度不灵活上。船大难掉头。而民运小钢企,恰恰抓住机遇做瘦身运动,节约成本得以存活。但是,目前的政策是以限制民营钢企为出发点的。虽然可以通过行业并购组合成企业联盟与矿石寡头进行博弈,但作为下游,始终处于不利的局面。而且,国进民退的必然结果就是竞争的不充分。市场一旦不公平,就会出现问题。

      企业发展从来都不是靠保护和垄断获得。中国的钢企走上了多年的市场竞争,又要回到制度保护度过危机的年代,不知道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