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必成中国金融中心 比肩纽约伦敦


  上海必成中国金融中心 比肩纽约伦敦

  人民币若自由兑换,人民币市场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金融中心必定在上海,上海将与纽约、伦敦市场相媲美,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很赞同这个观点:地方政府抓金融,重要的应是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金融瓶颈。比如说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问题,金融服务外包问题、金融租赁等。

  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去反复讨论当地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 应该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国家统一法规下抓可能做到的金融创新,办实事。

  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形成,往往都产生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讯便捷以及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城市。无论是纽约、伦敦市场,还是新加坡市场等地,其形成不外乎有两条路,一条是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壮大而自然形成,另一条是通过政府的有意识推动。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既是中央政府的顺势而为,是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的必然体现,又是中央政府出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考虑。因此可以说,是政府意图和经济发展两者的结合。

  金融中心的实质,更多地意味着实现一国或一个区域内资金的集聚融通,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发现和金融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三项功能使得社会资金能够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得到更好的配置。自然,要实现这三方面的功能,前提条件之一是,各类金融机构会在一个城市中出现物理学意义上的集聚。而这些功能的释放结果,又必然体现为货币市场交易量、外汇交易量、股票市值、包括债券的证券市值以及金融服务业产值在当地GDP的比例,会遥遥领先于其他非金融中心城市。因为这些金融业指标和反映经济的GDP和就业结构指标,是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基本指标。

  目前,中国有两个金融中心,一个是上海,一个是香港。 这个问题怎么理解?中国正处于200多年来又一次伟大的复兴时期。制定一国的金融战略,首先要把握未来。在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环境的基础上,再确定完成一定目标的策略与手段。在未来的10-15年内,世界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除了人口老龄化、环境资源、国内结构失衡和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是以信用美元为主导的动荡的、不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改革仍然处于艰难探索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挑战性环境。以金融业为主的香港是我国的领土,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是我们的职责。同时,香港又是一个“一国两制、国内境外”这样一个具有特殊优势地位的城市,香港既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其国际收支又归属于境外,和中国内地不一样。它又是一个毗邻内地、较现成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具有纽约、伦敦和上海都不具有的特殊优势。所以我认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也许要在国家金融中心的概念下,统一思考上海和香港的战略布局。

  从目前到2020年前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可以称之为距离中国资本项下完全开放前的战略过渡期。在这个历史过渡期内,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和风险“缓冲区”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支点作用,实现沪港两地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境内,以上海为龙头,尽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自由化,重点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同时适当发展上海的美元离岸市场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等。在香港,配合国家金融战略,重点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继续繁荣香港金融,在当好国家金融战略“配角”、“马前卒”的同时,抓紧研究香港大都市进一步繁荣的经济结构升级问题。当国家金融战略过渡期结束,即中国资本市场完全放开时,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逼近美国的经济总量(特别是从购买力平价看),反映实体经济规模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将出现现在人们所意想不到的发展规模。因此,如果政策不出意外,可以有把握地预计,届时人民币若自由兑换,人民币市场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金融中心必定在上海,上海将与纽约、伦敦市场相媲美,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到那时,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也必然、无疑会超过香港金融市场的规模。

  在目前的历史过渡期内,上海要集中精力抓紧推进境内以人民币为主的金融市场建设,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做好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境内、境外资金交易“管道”和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有助于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终形成,是国家金融战略下政策调整演进的结果,是中国资本项下完全开放以后国际金融市场博弈的结果,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而不是一个城市规划和努力所能成功的。

  金融发展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看重金融,首先是看重当地经济建设中的资金筹措问题。其次是看到发展金融本身可以提高当地金融服务业占GDP之比,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当地的就业。管政府对当地金融中心叫什么名称,当地金融能不能发展,发展的速度快不快,规模大不大,相对非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性市场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指的传统的存贷款市场。而存贷款市场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

  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金融中心文论,建设金融中心目的是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反过来金融发展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抓金融业的生存环境。简单地说,抓法律环境,抓税收环境,抓留住人才的环境。抓金融业务,进行业务创新和机构创新。而不应该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国家金融战略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一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做法。应该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国家统一法规下抓可能做到的金融创新,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