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的领导作秀很有水平,日前该市的一秀又秀红了中国。巴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每个月必须回到自己出生地或成长地的村、社区住两天以上,目的是要加强同父老乡亲的感情交流、工作联系,解决干群关系不融洽的问题。
我想干群关系不融洽的巴中市情也符合当下中国国情。我也是一个副科级干部,虽然没有大腹便便的官样,但看上去也不至于似破旧不堪的上访户。多年没进政府大楼,那日过了第一道岗的“门卫”后再进政府大门时竟被穿制服的门卫拦住索要“出入证”,尴尬之时被一位相识的、在大楼里办公的领导解围才进入“人民政府”;我当时只想:官民关系很不融洽啊!全市60万人民都有权利出进人民政府的,难道他们现在都成了带刀的杨大侠?媒体报道,一位名叫张云的青年赤手空拳到兴化市政府找领导反映问题,结果在政府门前被市政府的数个门卫联合殴打并致伤——领导没见着,挨了门卫的一顿揍,冤屈满腹的人能与“人民政府”关系融洽吗?!
巴中市委、市政府承认官民关系不融洽、不和谐,这倒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想解决不和谐、不融洽问题的愿望也是良好,但是巴中市给出解决问题的一剂药方如同宋祖英的一首《好日子》,不是好日子是唱不出好日子的!难道只是副科级以上干部高高在上,每月少了两天与百姓相处的日子才出现不和谐、不融洽的恶果吗?请问巴中市领导,村书记是不是与村民其乐融融呢?象邓贵大那样与百姓接触频繁的乡干部是否就与百姓打成一片呢?是不是乡村干部就是最得民心、最顺民意的干部呢?如果与村民、社区群众接触最多、最频繁的基层领导干部给群众的印象都是不贪、不腐、不嫖、不赌等五毒不俱全的干部,再加上电视里给他们不断送去的高官的正确形象,那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是和谐盛世了,怎么会是不融洽、不和谐呢!
副科级以上领导回乡跟百姓谈点什么?谈自己升官的路线图,还是谈发财的来源渠道?我倒是每年要陪老婆回她的老家给亲戚拜年,一个村子一个姓,都是一家人,可有一家人凭着在市委当了主任的一个儿子,就把自己的后院墙砌到别人的门口了,这事要放在巴中,主任开轿车回家是耀武扬威,还是赔礼道歉?当初他就没有把“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试看当年秦始皇”的千古名篇抄给家人,现在他能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精神,自己再低着头、红着脸拆了院墙?你做梦吧!
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和谐,事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规律。依我有限的视角范围看,靠官员自身的主观愿望去与民和谐却出现了不融洽、不和谐的结果,而让民众监督,由民选官体制下的官民关系却更融洽、更和谐——报道说美国的市政府连门卫都没有。看看国外的总统选举,候选人都有自己的大本营、根据地,而支持自己获胜的大本营、根据地就是官员曾经任职历炼的地方,陈水扁的后院在台南,在这块地方他能稳操胜券,马英九任职的台北是他仕途的有力支撑,我不能罗列这些事例,但是命令站岗的门卫拒民于政府大门之外的官员是绝对得不到支持的,五毒俱全、与128个女人有性关系的张二江是得不到民众支持的,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的普遍现象在选票的作用下只能失去市场。想当官吗?削尖脑袋到百姓中间去拉票吧,何须要市委、市政府每月下乡住两天的红头文件。“给我8分钟,我们给你8年”——这是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百姓给他打出的横幅;“热烈欢迎XX领导亲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是我们的领导需要的环境。前一句话体现出的权力渠道也彰显出官民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而后一句口号体现的主仆关系只能加剧官民关系的紧张直至走向撕裂。
巴中市委、市政府真想医治官民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病症吗?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存的药方等你抓,外国的灯泡照到中国依旧明亮。看当今世界,民选官已经被证实是历史上最不坏的制度,是解决官民关系的各国现实里最好的制度,至少比巴中市每月下乡住两天的红头文件管用得多。你还别怪巴中市的这场关系秀只能秀出媒体的一阵轰响,但是当今中国谁又拿出了比巴中市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日益尖锐的官民关系和社会矛盾呢?
文/严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