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三峡工程”的历史风云——读刘继明的《江河湖》


    《江河湖》是刘继明潜心5年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三峡工程”为枢纽,写出了三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小说中的沈福天与甄垠年既是亲戚,又是学术上的对手,在是否兴建三峡工程及其论证的过程中针锋相对,小说以他们的对峙、争论与命运浮沉为主线,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报国热忱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复杂遭际。

    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有三点,首先是作者将两人的关系放置在大的历史之中,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住了不同时期的时代氛围,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并在人事的变迁中写出了历史沧桑感;其次,小说的主人公是技术知识分子,如何进入这一类知识分子的内心,是一个颇难处理的问题,既需要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对人物的性格、遭际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把握,在这里,小说在再现历史风云的时候,侧重于从一个后辈的角度去揣摩与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中沈如月的叙述角色值得重视,小说从她的角度,去观察她的父亲沈福天与舅舅甄垠年数十年的恩怨与纠葛,便使小说带上了一种细腻温和的色调,让我们可以从一个私人的角度去理解复杂的历史,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再次,这篇小说对历史的把握有一种多元的视角,对于笔下的人物有一种“了解之同情”,他并没有因为三峡工程最终上马而对反对者甄垠年持批评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沈福天在建国后前十七年的风光而对之简单地否定,作者的笔触深入到了历史与人物心灵的深处,呈现出了一种更加丰富复杂的图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显示了知识分子与国家、时代休戚与共的抱负及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