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什么(近代)科学体系没有在中国产生


 
古典时期,欧亚大陆商路两端的大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继续存在,促进了贸业的全面发展。相反,这些帝国的崩溃,则破坏并削弱了这种贸易。不过,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又使这一贸易再度兴盛,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七、八世纪,伊斯兰教的扩张,筑起了一道横穿北非和中东的有害屏障,进一步缩小了欧洲人的视野。直到12世纪,十字军带着种种传说,从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返回西方时,才使欧洲人重新得到有关外部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尽管地中海那时仍是世界的中枢,但他们对东面和南面地区的了解却非常贫乏。
世界上(尤其是中国的)一些重要发明的传播,显然与上述大政治事件有关。因此,人们认为,12世纪指南针、船尾舵、造纸术和风车的广泛传播可归因于十字军东征(公元11世纪-13世纪)。同样,蒙古统治下的和平也促进了14世纪火药、丝绸制造、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的大量传播。
中国元朝(1206-1368),蒙古人统占欧亚大陆,打破了原来的国界对贸易的阻碍。
 
1、宗教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是蒙昧和野蛮时期的人类处理自己同还不能理解的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人类遇到很多自己不能理解和控制的自然现象时,就觉得有个超自然的神在作用,于是人们便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并企图通过对神的崇拜来影响和控制自身不能理解和不能控制的自然。
为了实现这一幻想中的目标,原始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祭祖仪式(包括杀牲和杀人祭祀)、供奉仪式和巫术、符咒、佩带护佑物、抽签占卜等和神沟通的方法。
所有这些活动的目标都是为了排除对自己不能理解的自然界的恐惧,祈求超自然的神的护佑,并希望借助神的力量和启示来为自己消灾祈福。
在原始人的意识里 不同的事 由不同的神管,神是有分工的,所以一般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
后来产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等宗教却是一神的。其实,一神教的产生,也是有其客观社会因素的。
基督教是由古希伯莱人创立的。 在古罗马 和 古巴比伦的帝国的交替统治下,苦难深重的希伯莱人觉得所有的神都解救不了他们,所以 只有想象一个万能的上帝来解救他们。为什么现在要受这么多苦,是因为(夏娃偷吃了禁果)自己生下来就有罪,所以要赎罪。
西方的基督教是一神论,基本原理是原罪说,人生下来就有罪,所以人间是没有至高无上的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在上帝面前都要忏悔,因此,人间没有无错的圣人,不易形成理念上的长期极权。
当罗马皇帝认可基督教后,基督教得以公开传教,宗教势力到快速发展,逐渐变得很强大,有时可以抗衡国家权利。
而在中国皇帝总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皇帝权利没有边界,冒犯了皇帝,常有可能被满门抄斩,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私人权利及私有财产都得不到真正保护,官越大越安全,容易形成专制、官本位。
在中国,并没有独立强大主宰人民思想和思维的宗教势力。
中国宗教是世俗的、实用的多神教或民间信仰。想填饱肚子,拜灶王爷;想发财,拜财神;想求子了,去拜龙母;为祈求出海平安,就去拜妈祖,等等。在寺庙里总是有很多供奉着的神的雕塑。
另外,引进的佛教,也是鼓励人禁欲,逃避世俗。因为佛教讲因果,认为罪恶缘自人的欲望。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没有清晰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把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对自然界的物质做分解分析,只用自然界的直观现象解释自然,如:用金、木、水、火、土代表自然的组成元素。而没有象古希腊那样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说。
由于强调人顺应自然,因而中国研究更多的是修炼自身,主体内向思维进行内省,而不是面向客体更深入地研究剖析大自然客体。 没有象古希腊那样对自然界的物质进行分解分析,以逻辑推理、假设演绎等理性思维 推论(如几何原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说等)自然规律,并用字母符号构成数学公式等来概括自然规律,更好地演译了形式逻辑的思维等。形式逻辑思维把人类思维从笼统的整体性推向细节性、定量化,体现出思维的精确性。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注重社会的人格,而不是注重个体的人格。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群体的角色,而不是单个的个体,用礼仪、伦理和道德调节规范社会中个体间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以达到社会整体平衡和谐,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每个人都是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
 
另外,西方的最早的大学 有相当部分是由宗教组织推动创立的,开始(如研究天文)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却产生了异化,成为科学的摇篮和研究的基地,培养出了如哥白尼等这样的推翻了原宗教的地心说的科学先驱。
 
2、战争
在历史上,十字军东征(Crusade,1096年 - 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当时原属于天主教的圣地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其他天主教派,并非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这场战争被罗马梵蒂冈赋予了宗教战争的性质,号召从异教徒(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参加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
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骑士想扩张领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东部的商业;而罗马教皇想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的势力范围;许多农民受到教会和封建主的宣传,想到东方去寻找乐土。
十字军东征对地中海沿岸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西欧各国人民也损失惨重。几十万十字军死亡。同时梵蒂冈和封建主却取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西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十字军东征过程中,西方从伊斯兰教那里 学习很多先进科学,重新发现 里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和精神遗产。
 
 
十字 军东征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会权威的削弱和世俗文化的兴 起,无疑对西欧社会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 推动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形成了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体系——人 文主义,斗争的锋芒直指天主教会。这场运动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生 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要求的反映,是天主教会的权力和影响削弱的结果,也是世俗 文化长期积聚的结果,而这一切因素的形成都与十字军东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十字军东 征从形式上看是一场宗教战争,是由教皇发动的,在“解放主的坟墓”的旗号下进行的 ,但实质上是一场商业战争,是意大利的商人把这场宗教战争变成了商业战争。开始于 十三世纪并持续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逐步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从思想、经济 和文化上对西欧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1],为西欧近代化的启动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还有蒙古军通过战争征服欧亚大陆,畅通了中国与欧洲交流的陆路通道,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商品、技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尤其是中国的先进技术和重要发明传播到西方,包括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到中国把他的所见所闻中国繁荣渲染给西方人,诱发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加上地圆说的科学建立,促使西方人通过海上向西寻找中国的跨洋探险活动,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3、地理大发现
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指南针传到欧洲使欧洲人远洋航海成为可能,促进地理大发现。
 
中国发明的罗盘仪
 
1451年出生的哥伦布 由于坚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一直西行一定能到达东方的中国,坚忍不拔地多次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于1492年到达美洲 发现了新大陆。
中国的四大发明加速了欧洲以拼音文字转播文化、以海洋运输为主进行商业活动的优势的全面大爆发。
马克思:“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