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陆续派出数万干部分批从延安出发奔赴东北,在哈尔滨站住了脚。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畔,对岸便是国统区。国民党军队在美军协助下,空运到东北的部队到达长春,双方隔松花江对峙。
我们中队全体人员到达哈尔滨后,东北局组织部己派车到车站接我们,将我们送到东北局位于南岗的第二招待所住宿。事后我们得知这个招待所是招待地委级干部的,将我们这批青年知识分子按排在二招表明东北局对知识份子的重视。男女分别进住两个大卧室。
后勤部人员随即带全体队员到仓库去领取军大衣,大皮帽子和大头棉鞋。光穿冀东解放区发的灰棉衣裤根本挡不住哈尔滨的严寒。
哈尔滨是我生来到达的第一个位于寒带的大城市。当时是十二月初,正是严冬时节。这里的严冬又让我开了眼,长见识的是哈尔滨的严寒。
我们入住的卧室窗户全是双层玻离。头天入住时,窗户玻璃干净透亮。大家睡一晚后,第二天早晨,窗玻璃上全出现了白花花的冰霜。
外出上街逛市场,看不到活鱼,全是冻得硬绑绑的鱼冰块。肉铺里半边生猪也是冻得硬绑绑的。街上见到的老年人,眉毛胡子上都结着霜,有些胡子上还挂着冰溜子。
早晨拿金属脸盆外出盛水时,手指、手掌会粘住在脸盆上。如果不注意将手揑住室外的扶梯,手掌会被金属扶梯粘住。到哈尔滨后,我才知道,我国南北温差竟这样大。
东北局组织部按排我们在哈尔滨市参观以了解解放区的一些情况。先后组织全体队员去参观了外资的老巴夺卷烟厂,榨油厂, 河运码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俄语学校,东北烈士纪念馆。
印象最深的是东北烈士馆,馆内陈列着烈士的头颅,还详细介绍李兆麟将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史。这次参观使我了解到抗日战争前和八年抗战时,在东北三省抗日联军同日寇斗争的悲壮历史。
参观结束后,组织部通知我们,每人可提出自已愿去那个部门工作的要求,组织部将尽力满足本人的要求。我和周仲民都提出到东北工业部工作。第二天组织部通知我们去东北工业部。
我们按组织部给的地址,找到了夏耘部长。夏部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明天将南下到沈阳。东北工业部将设在沈阳市,我们将在沈阳分配到下属工厂工作。这时已是1948年的12月份。
东北工业部的大队人马到达沈阳后,我们被按排在沈阳技工学校内暂住。当时战争刚过,技工学校内还比较凌乱,大家都打地铺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