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句描述夫妻关系的话说明,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其终结的一日,问题只是这一天何时到来,以何种方式结束。这也是时下中美经济关系的生动写照,在中美贸易的剧烈摩擦中,二战以来西方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也许会结束,从而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
西方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众多,既有科技的因素、也有社会组织制度优化的因素;有经济金融创新的因素,也全球化交易导致效用增加的因素。作为近期世界经济主引擎,中国以国际贸易方式融入世界经济的因素就不可不提及。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贸易会增加效用,改善交易双方的福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实世界比传统经济学理论更复杂的地方在于,贸易派生的利益如何进行分配。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显然早已给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美国享受其中的大部分好处:一是用发行的美元来换取实物商品,二是要以便宜的价格买。中国为了解决自身的就业及经济增长问题,也早就接受了美国开出的条件,并按这些条件去安排生产,在发生金融危机前,一切运行良好:中国按美国开出的条件是安排自己的生产甚至调整行业布局,再通过出口退税及低人民币汇价等手段低价卖给美国人,以此换来就业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汇储备的增长;美国方面则可以通过便宜的价格买廉价的中国商品,美国人民福利水平直接提高,同时,美国发展出庞大的金融市场,用于满足印给其他国家纸币的投资需要。大家各取所需!
可天不遂人愿,金融海啸因美国金融业的疯狂与贪婪不期而至,美国出现了失业问题;在这时,美国人立马忘记了低价的好处,转而强调中国的低价策略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渡过时下的危机。其意思是,以后买中国商品的价格可以高一点了,但之前已经买的存量部分,要在便宜价格的基础上再集中打折一次(收铸币税),如果中国不同意,那么我们以后干脆一点中国商品都不买了(贸易制裁)。美国人开出的条件自然是对美国有利的,而且这个方案也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帕累托改进方案(要是的话,早就做了),自然中国将是受害的一方。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也是就业问题,与之比较,外汇储备被打折是小事。中国的产业布局与美国原先开出的条件是配合的,一旦条件变更,则产业调整的成本是极其之大,不仅大量投资将被损失掉,大量企业要破产,而且大量工人要失业。
为应对美国的叫价,中国有两个选择,一是从了美国,则中国承担相关的成本;二是鱼死网破,与美国死磕,不能让美国有中间路线可以选择(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全面贸易战,中国大幅度退出世界经济圈),同时,积极促进经济内部转型,拉动内需。如果中国在经济转型上取得进展,那么美国将叫价就会很没有道理,也根本不可能成功;如果中国经济转型不成功,那么被迫接受也可以预期得到(这种情况,中国就太面了)。但问题是,如果中国经济转型成功,那么产业布局必然调整,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必然会下降,则西方经济福利下降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中国,将迎来全民福利改善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