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加息与否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经济学家们各持一辞。
支持加息的因素主要在前两个月的CPI的攀升,从1月的1.5%到2月份的2.7%,假如3月份继续升到3%甚至迫近4%,恐怕要完成两会期间制订的年增长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渐行渐远。这对政府意味着政绩与民生等双重压力问题。
同时,GDP的增长速度加快,那要归功于地方政府“铁公基”与形象过程,当然也包括那些短命的建筑,还要归功于房价与地价彼此哄抬着上涨,被拉动的内需,甚至有人预期在第二季度的中国GDP增速很有可能达到13%左右,这显然是经济过热的信号,似乎不打压就会沸腾了。
房价并没有因为“两会”以及其后对房价过快上涨的打压的政策加快出台而有所收敛,相反上涨得越来越快。房价成为全社会甚至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而7.5万亿的年度信贷总规模也会由于加息的执行而难度得以降低。
虽然支持人民币加息的经济学家不乏大牌,但本人还是要说:加息并非抑制通胀的有效手段,相反几乎会是将中国利益输送给列强的一种表现。
因为我们还是不能不想到,那过热的“二元”经济的另一面,是被冷遇的民营与中小企业;他们依然如2010年的天气,虽然已经过了清明,却依然是寒雪与冷风的侵袭,倒春寒还没有过去,就要遭遇夏日的燥热了。
站在民营机构的角度,在此时加息无异于雪上加霜,更加深陷泥沼之中难以自拔。那些已经挣扎在生存与死亡边缘的民营与中小企业,将由于银行信贷成本提高,而导致生活更是难以为继。同时,加息将导致的人民币快速升值成为事实,进而继续打压中国制造业与出口的竞争力。进一步挤压那本来就已经很狭窄的利润空间,并购与裁员不可避免,而并购就会给伺机而入的那些国际资本们可乘之机,在赔本大减价的时候充当貌似天使,实际是魔鬼的资源与话语权的掠夺。
从民生的角度,有份收入微薄的工作,且比失去工作而使得收入中断所带来的压力更弱一些,从而在消费并拉动内需方面在阻力才会更小。
我们还是不能不看到加息所带来的另一面。
比如已经买房的那些房奴们,本来房价就已经高得让人不可思议了,加息势必会带来住房按揭贷款压力的增加,那势必会加大还贷的压力,如此是否会引发“断供”潮,而出现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呢?当房奴们不得已而断供,损失的是自己的良好的信用记录,那么银行呢?得到了那么多坏账,到头来还不是国家经济受损失!
同时,输入性通胀会推动内需市场的通胀。不管是原材料的进口,还是成品油的进口,或者是大宗商品,都在中国旺盛的需求下,穷其所能地加紧对中国市场的入侵。而众所周知的是进口产品与本土的山寨产品相比,价格势必要高出许多。
因为在中国,鼓励进口已经成为有政策导向的意思表示,正是在这样的倾向下,在70个月之后,三月份的对外贸易首次出现了逆差,特别是进口汽车量的增长,连同配件居然达到了50亿美元。众经济学家们纷纷表示,这是对美国诬陷中国是外汇操纵国的有力反击,似乎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这种说法显得太幼稚可笑了!
似乎我们一切只是在向世界证明“我们并没有赚你们的钱”,似乎我们又陷入了无奈地顺应国际社会压力的怪圈,特别是当我们把研究中国经济格局视角提高到三足鼎立的程度,我们就会分出在人民币加息的抉择上,有多少人还在维持中华的民族之义,并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判断。
那些国际化大旗麾下的学者们,凭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传教士,为新列强的利益而奔走呼号。而中国的媒体也纷纷以国际化的名义,而给那些国际化的观点提供广阔的舆论平台,这确实是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悲哀。因为那无异于把中国的民族产业拱手相让。
同时,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利息水平,人民币的利息已经比较高了,在此情况下,国际社会给人民币升值施加了很大压力,而加息将是对这样的压力的低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展开攻势的胜利。
加息政策,并不会改变流动性的问题,更不会压抑通胀。
因为随着热钱的涌入,国际资本将乘虚而入,大量蚕食中国产业的股权份额与话语权,并进一步推高房价,同时到股市中去博取巨额利益。这与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做空机制结合起来,或许刚好是股民进入股市比较适当的时机。
但这依然带来了隐忧,毕竟投资是客,不会有长期驻扎下去的意思,而热钱更不会长期在中国呆着的,当某一天热钱撤离的时候,势必也会带来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那就不仅是货币问题,更多的是经济遭遇冲击了,难道不会导致1998年泰国等“亚洲四小龙”轰然倒下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大陆出现呢?
相信那些见多识广的经济学家们,不会看不到这些逻辑关系以及历史教训吧!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