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开发的思考


 

长城上的狂想

 

--旅游地产开发的一些思考--

 

作者:郭海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十三、四年前,那时我混北京那片儿。据传言,当时的北京流行一种说法——10万文人闯北京,也就是当时有10万文人漂在北京寻找机会。那时的韩红在北京某商场门前“卖唱”,听说,这个为唱歌而生的天才歌手,商家才给500元的出场费。可是,这位招人喜爱的胖姐,唱得仍然很卖力。

 

很多与我有些交往的人都夸我“很有才”,我被夸得找不着北之后,经常以“文化人”自诩。但是,我这个“文化人”在北京混得很差,甚至舍不得花百八十元钱去游览一趟长城。十三、四年前的百八十元钱是我半个月的饭钱。

 

十三、四年后,我回北京,我问现在的北京同事们,有没有到过长城?十有八九的人一拍脑壳:“您还别说,在北京这些年,还真没有去过长城呢!”不同的是我当初是因为没钱,我的同事们现在是因为没时间。

 

长城确实是太有名了,名声在外的长城像一条存活至今的侏罗纪的巨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老外们奔涌而来,都想看看这条屹立东方的巨龙到底是个啥样子。

 

2009年的五一期间,我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激越情怀,终于登上了八达岭。我一边摆出一种看上去像伟人视察一样的姿势——挺直腰板,眯眼远眺,一边幽幽骂道:操,登上长城很遗憾。

 

五月的长城,人潮涌动,已是拥挤不动,举目四望,长城依山而卧,蜿蜒巍峨。群山连绵不绝却又一片枯黄,远远望去,就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枯黄,也许来的不是时节吧。面对着这一片枯黄,如果没有导游小姐们口吐莲花般地讲解长城的文化特点,我们这般“游民”如何能想象得到,当年秦皇汉武怎样跃马挥鞭?

 

我站在浩浩荡荡的长城上,想:如果不是长城的历史故事引诱,仅凭这些光秃秃地城墙与山岗,又有谁来此旅游观光?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是长城有多好看,而是长城的历史故事太诱人。

 

实际上,长城旅游经营的核心诀窍是:喝“文化汤”,穿“秦始皇”,吃“祖宗饭”! 难道没有一点与时俱进的独创?!

 

这种“白天看墙,晚上靠墙”的落后的旅游模式,却在长城周而复始、不思进取的存活着,其中的原因无非是长城有一大杀手锏——世界文化奇迹。在加上,长城的文脉、史脉就像长城一样长,其中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四处传唱,这足让长城躺在“世界文化奇迹”的温床上坐享清福几百年。

 

但是,许多旅游地产项目没有长城这么幸运。这些年,我考察过许多破败不堪的旅游地产项目,面临产品改造与项目转型。

 

中国的旅游地产开发经历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古迹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娱乐旅游、主题旅游、体验旅游等各种旅游地产开发阶段,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千真万确,但许多旅游项目只是在开业头几年赚了一些钱之后,就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由于不能规避重复消费的难题,导致后续经营逐渐乏力。

 

旅游地产项目不能持续走旺的原因很简单,最大的内因是游客的喜新厌旧、猎新猎奇的心理。因此,旅游地产开发的难点在于怎样使旅客重复消费。

 

在国内,旅游地产开发真正能够操作成功者可谓凤毛麟角,许多旅游地产项目走的是以旅游地产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路子,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项目比比皆是,比如:有些城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公园(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虽是政府限令保护,在原拆原建的基础上只许改造,不许拆除。却被善于钻营腾挪的开发商盖成了别墅,依托风景名胜资源大赚其钱。

 

旅游地产的开发不仅需要庞大的项目开发资金投入,并且还需要维持经营旺势的运营资金的持续投入,这种资金的密集投入与后期经营风险,有时会让商业地产项目望尘莫及。因此,旅游地产开发的大进大出,气势磅礴,非一般民营企业或者小企业所能为,迪斯尼与华侨城的成功足以印证这一点。

 

除此之外,目前在国内有两个主题旅游地产项目值得关注,一是杭州的宋城;二是广州的长隆夜间动物园。长隆夜间动物园不遗余力的对产品的改造,是其能够保持经营旺势的保证。所以,旅游地产项目开发除了定位准确、细分市场、建立特色、保持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与创新性之外。同时,必须为产品更新预埋管线,也就是为今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回到长城脚下,我突发奇想:如果在长城脚下建一个“长城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全程体验长城建造、历史变迁、文化故事……比如:把孟姜女等历史故事编成舞台剧、让游客亲自动手“砌长城”……岂不是把长城的“死文化”的变成“活文化”了,岂不是把长城的文化卖点变成体验产品了。

 

也许目前在长城脚下已经有这样的“长城文化体验馆”了,只是我来去匆匆,没有听说或亲见罢了。如果在长城脚下真的有一个这样一个地方,我依然愿意再来一趟——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旅客的重复消费。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游客有“一夜情”的毛病;一夜风流、尝罢滋味之后,不肯再此赏光,除非让他上了“毒瘾”,念念不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问咨询、约稿采访。联系QQ(425522735),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1、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作者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商业网站、纸媒体如需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非商业网站转载须注明作者与网址链接。


2、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对作者公司以及读者不构成任何参考连带责任,如想交流,欢迎加入 “华人房地产精英QQ二群”(106281385),限业界老总、经理人、专家、名博、地产及财经媒体朋友加入,申请注明身份。


博客平台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aichen
网易博客http://guohaichen1972.blog.163.com/
搜房博客http://blog.soufun.com/guohaichen
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345779.html
搜狐博客http://guohaichen88.blog.sohu.com/
经济博客http://guohaichen.blog.ce.cn
华人房地产精英圈http://q.blog.sina.com.cn/zxcsfdc


交流平台:


华人房地产精英QQ一群:62269359
华人房地产精英QQ二群:106281385
华人房地产精英QQ三群:81633540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