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印谱及其他


(本文由李里母亲撰写)

 

 

                                           外公 印谱及其他

 

    我曾写过一篇《我的外婆》之文,于我的外公,却毫无印象,因我从未见过他。早在七十多年前,我母亲九岁时外公就去世了。虽未见过,而关于他的种种,从老辈人嘴里也略知一二。然仅凭点滴道听途说是绝不会提笔为文的——此文的源起在我那别出心裁的儿子。儿子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曾外祖父极富艺术韵味的印谱珍爱有加。当他有了能力时就想到将《印谱》正式刊印,并请外公的子孙各写一篇序文,既使此《印谱》内容愈加厚重,更可由几辈人的文章而窥家族文化之传承。我为难于对外公知之甚少,儿子却说没有印象即是印象,于是有了这篇拉杂随想。

    外公的印谱我儿时就在家中藏书里看到。与印谱叠在一摞的还有四本《古今百美图》。均为十六开线装书,印谱的开本比《百美图》略小一些。书页薄薄的,虽边角上有些许残缺,总体还都保存完好。母亲说这都是她父亲的藏书,从老家四川安岳带来,记得这些书上还有外公的题字。翻开印谱,其中的印章大大小小、方方圆圆,颜色有红有黑,形状有规整有异型。那时我还不懂什么闲章之类,却觉得很好看,加之与印谱同放一叠的《百美图》,对喜欢画小姐美人的女孩儿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故这叠书我经常翻看。现在还依稀记得那些美女梳着民国时的发髻,多为柳眉凤眼,娇娇滴滴的。大约文化大革命后,《百美图》不见了。后来从母亲嘴里得知她怕文化大革命也革到家里来,被红卫兵小将发现了这些“封资修残余”会对家人不利,藏下两本又主动交了两本到街革委。在大革文化之命的年代,这些被交美女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了。母亲的作法也显得迂腐可笑,倘藏下的两本被发现,罪名岂不更大?大约是因了对父亲遗物的不舍,才使她做出了这样幼稚的举动吧。好在不幸之事并未发生,另两本《百美图》和印谱一直保存到儿子出生后。年幼的儿子对这些书十分喜爱,当然更珍爱这册印谱。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把印谱给了我小舅舅,儿子为此很有些不舍。不过外婆告诉他小舅公是遗腹子,从未见过父亲,但却继承了父亲的才艺,也善篆刻,这本印谱作为传家宝应该保存在小舅公那里,儿子这才释怀。后来当我们知道小舅舅也很会治印时,还让他也给我们刻了章,是带有花纹的私章,很美,懂印的人都说这些章刻得极好。

    小舅舅善治印,而外公的治印术则更佳。据说,找他刻印的人不少,他的印谱也不止一本,只是其余的多在土改或其他变故中散失。在安岳,外公一家十分有名。外公、二外公及曾外祖父都很有才华,母亲、二姨、舅舅们曾多次向后代提起当年在安岳、遂宁一带有名的“小三苏”,并给我们讲述曾外祖父在老家营建的“听梅轩”、“饮雪堂”,讲曾外祖父自撰的“怀才不仕秦,持节人归汉”对联和“死应埋我梅花下”横幅等等。由此我们对自己是苏家的后代很以为自豪,而对外公,更是充满了崇敬。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很潇洒——他第一个在家乡穿西装,执文明棍,骑自行车。外公的第一让我想到了儿子的第一。儿子是重庆第一个穿长衫的人,从十三岁就开始,从不顾及路人百分百的诧异目光。当时家人都很反对,母亲为此多次笑说:你曾外祖父就是第一个在家乡穿西装的人,不过他是追时尚,你却是复古。现在想来,虽然祖孙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却相通。外公又多才艺——会多种中西器乐,喜绘画,长书法,善篆刻,又教体育,又教手工。长辈们的讲述使从未谋面的外公在幼时我的头脑中由模糊而清晰:那就是一个潇洒倜傥、漂亮英俊又多才多艺的青年,娶了我也从师范毕业又从事教育的漂亮外婆。他们可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在《我的外婆》中我曾有这样一段描述:“成年后,由她姐夫牵线,嫁给了我的外公——当时遂宁师范学校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教师。刚结婚的日子,是外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年轻而又浪漫的她常与外公一起吟诗诵词,吹拉弹唱。到她家作客的人,常能听到外公外婆在琴房里弹琴唱和的美曲佳音。”外公与外婆琴瑟和谐,但外公在三十九岁时就撒手人寰,这对年轻而又身怀六甲的外婆必是巨大打击,但在我与外婆相处的十二年里,从未听外婆提到过外公,是外婆已经忘记他了吗?这让我颇为疑惑。后来在安岳老家当了一年农民的儿子从乡亲那里听来这样一段故事:说外婆在临终的前两天,曾多次对照顾她的人说,她做了好几次梦,都梦到“他”穿着西装来接她了,之后外婆就与世长辞了。而这个“他”,就是指的我外公,原来外公深深地藏在外婆心中。

    对外婆有如此吸引力的外公,一定不仅仅是有才华,有德行,也一定是漂亮、英俊而潇洒的,但这始终只是我的想象。长辈们虽然都爱夸耀外公的才华,却从未听谁谈起过外公的相貌,家中也找不到外公的照片。后来儿子千方百计寻觅到我曾外祖父和二外公的照片,然而他们都相貌一般,想来外公也和他们差不多吧,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近日长辈们的序文陆续写完,我想从他们的序文中找到对外公相貌的描述,却依然无一人提及,这更让我生出确证外公容貌的想法。为此我特地问了母亲。已年近九旬但仍思维清晰的母亲证实了我的想象。她说外公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嘴唇厚厚的,确实算不得英俊青年。

    我得到了一个早已明白的答复,但却毫无遗憾。在我看来,对男人,更应看重其德行和才华。有德行有才华的男人,虽相貌平平,也会因其德行与才华而气质高雅,充满魅力。我外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后辈脑海里他永远是才华横溢、潇洒倜傥、英俊高大的。如今外公的印谱即将印行,而外公的德行、外公的才华及对外公的怀念也将因了这本得以刊印面世的珍贵《印谱》而代代传承。

 

                                                                          外孙女黄旬

                                                                          二零一零年仲春于川师东园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