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房价降到多少才合理?
这可能注定是个无解的问题,只能见仁见智。认为房价需要降的人,其判断的前提不过是一来大量的人买不起房,二来根据一系列的国际通用指标,比如房价收入比、租金房价比等衡量,认为中国房价存在严重泡沫。
先来说第一项,大量的人买不起房,那么房价降到多少这些人才能买得起房呢?以上海为例,房价打对折,能买起房的依然绝大多数是目前能买得起的,因此,如果调控的目的是打压房价以使得中低收入阶层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住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幸好,调控政策的出发点并不是这样,否则就可视为政府在为保障性住房的缺课在寻找借口和托词。
早在2008年之前,我就在多个场合申明,政府应该着力构建两元市场,把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基层“分锅吃饭”,低收入阶层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解决,高收入阶层尽可以在市场化的“锅”里吹泡沫,政府可以课以重税加以调节。
就像我在《房地产惊天大逆转的背后》一书的前言中写的那样:高房价不是问题,就像车市有宾利和布加迪威龙不是问题一样,问题是,有豪华车的同时也要给市场有选择奇瑞和吉利的机会。现在的房市问题在于,购房者只有豪华车的选择,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却迟迟跟不上。
接下来说说第二项,目前中国的房价到底算不算高,说实在话,就我本人而言,也认为目前中国房价太高,不但太高,而且畸高。但我认为房价畸高的前提是因为中国有畸形的需求,是因为政府开个开放三十年来在住房问题上的不作为,这一点还是要结合上一条来谈。
如果一个国家有13亿人口,住房困难,数十年来经济呈两位数持续增长,且处于禁止数十年来的大迁徙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而因为诸多原因,经济发展呈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等,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之初,保障性住房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劲的庞大的需求,如果说房价不出现暴涨,在我看来反而是不正常的现象。
更别说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是,经济结构亟待升级,但短期并不能取得成效;国外热钱狂赌人民币升值,国内热钱则除去房地产外几乎没有其他去向。而随着10多年的房价持续上涨,投资房地产早已成为国内多数人的共识,房地产货币化,投资品化的特征一览无遗,而作为投资产品,一旦成为趋势,纵然外力可能形成市场的下拐,但只要上述因素存在,一旦促使下拐的因素消失,必然又将报复性上扬。
这也许就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宿命,而目前的调控是改变宿命的契机,错失多次之后,剩下的机会并不多,如果不在此刻下定决心全方位调整改造,其结果可能是悲哀的。
全方位的改造则包括:加大供给、彻底落实保障房建设、严格落实监控措施,打击囤地捂盘等。
如果不能落实这些政策,仅靠目前针对需求的压制性调控,其结果只能是短期的,讨论房价下降多少,根本毫无意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