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制度的演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得代理问题变得很普遍。同时,也使得公司治理问题变得日益重要。长期以来,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以解决公司两权分离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的问题上。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我国也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系列治理机制,比如独立董事制度、股票期权制度等等。然而,人们发现,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来到中国后就经常变得“水土不服”了。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机制才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韩晶副教授的新作《公司治理:制度系统的发展与实践》从一个新的角度给予了这个问题很好的解释。
公司治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这个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论著颇丰,但就我们的涉猎来看,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普遍集中在结果上,即集中在对现存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上,而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治理结构研究得并不十分充分,尤其是从制度系统论角度研究公司治理的论著十分欠缺。国内对于改进公司治理更多的关注是治理机制的引进,但是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许多治理机制在中国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关键就在于公司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忽视必然导致引进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效能很难实现。
系统科学的主要思想是将所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加以研究,分析其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从整体的角度来协调这种关系,以使所研究的对象能在既定条件下发挥最大功能。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完全可以为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借鉴。本章试图通过借鉴系统科学的主要概念、思想和方法,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提出制度系统论——即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制度的耦合性对制度系统效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同时,制度系统的开放性是决定制度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有序的重要因素。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一个系统中必然存在着要素的协同现象和冲突现象,当整个制度系统的制度安排之间有序性高,也就是说制度安排之间耦合性好的时候,这个制度系统就是有效率的;当整个制度系统的制度安排之间无序性高,也就是说制度冲突和制度真空特征明显时,这个制度系统就是缺乏效率的。我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弱,不仅仅是治理机制的问题,更是公司治理制度系统中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在接下来的几章,我们将从国别角度探讨公司治理系统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包括文化、所有制、法律、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