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低碳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721上午,市委在政务文化中心举行专家报告会,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教授作《知识经济低碳时代与“十二五”芜湖应对前景》专题报告。……报告会上,萧琛从知识经济新阶段、低碳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芜湖的新增长点培育三大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掀起一场新经济革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根本变化。”(7月22《芜湖日报》)

听了报告,很多同志都感叹萧琛教授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眼光,我获得的启发在于联想到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大计,是这个城市要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应当成为官员和每一个市民的理性自觉。

全球金融危机格局下,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领导一场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给,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迅速转变。从低碳经济入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这既是经济刺激计划的需要,也是美国重新走向繁荣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未来世界的经济地图。中国人对此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小而言之,低碳对于一个城市并不遥远。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城市碳排放量的81%来自城市生产、交通及建筑的碳排放量,其中交通占17.5%,建筑使用中的电力及供暖占19.8%,工业生产占44.5%。一个低碳的城市,强调建筑、交通及生产3大领域内的低碳发展模式,并涉及新能源利用、碳汇及碳捕捉。看来,迎接“低碳时代”的挑战,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在城市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减小化石能源消耗,也就是降低单位GDP产值的能耗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从发展模式上强调城市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在城市发展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从我所闻的消息看,发展低碳经济、抢夺低碳城市发展发展先机,已在一些先知先觉的地区、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上海和保定已成为低碳城市发展的试点城市,珠海、吉林两市也在申请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杭州表示要在全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从发展趋势看,国际气象组织在未来5年内,要在国内发展15个低碳城市,“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理所当然地应当跻身其中。芜湖已经为未来积累了奇瑞、海螺“两个千亿”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芜湖还应打出“低碳城市”牌。写到这里,我似乎看到,2015年城市非主干道路、广场、办公楼公共空间、庭院、公园都有太阳能照明;在宾馆饭店、洗浴中心都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让芜湖“低碳城市”名符其实。芜湖应当跻身中国的低碳城市,享受的不仅仅是政策的支持,更多的是在发展中领跑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