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刺激的代价开始浮现记者: 木风VOA 中国刺激经济的措施曾经获得世界的赞叹。但现在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个刺激的代价。有专家指出,中国的银行正面临2000多亿美元的违约风险。尽管对呆帐比例的大小人们看法不一,但刺激成本风险的增加已经引起各方普遍的关注。 记者6月份在中国旅行的时候到过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和)杭(州),那里的发展和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日益繁荣和不断扩展的城市似乎并没有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城市更有信心,不少当地人对地方债务问题感到忧心忡忡。 在苏州,一位从事工业园区开发的政府干部告诉记者,苏州的问题就是发展太快。园区在急速扩大、火车站要推倒重建,现在市里已经决定要修建地铁。在刺激经济阶段,苏州的融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再加上修建地铁等项目,他表示,真的不知道苏州欠下的债务将如何偿还。 其实,苏州的例子在全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在去年经济刺激阶段,全国各地到处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并提供政府隐性担保,向银行借贷进行融资。 全国约4000家这样的平台在过去两年融资金额超过七万亿元人民币。今年到为止,总金额超过7.7万亿元。中国社科院专家刘煜辉估算,到2011年,地方负债可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不出三年,这个数目可能会翻番。西方一些机构认为,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负债已经达到12万亿元。 伦敦资本经济学公司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告诉美国之音,更为令人不安的是,这样的刺激性贷款中有相当一个部分注定是要成为呆帐的。 他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过去18个月的经济刺激阶段中是巨额银行贷款的主要目的地。贷款大部分是用于基础建设项目,这部分很难产生收入回报,最终会成为呆帐。其它还有很多项目缺乏商业论证,呆帐率也不会低。” 美国知名的中国经济观察家章家敦(Gordon Chang)也指出,去年银行放贷猛增95%,北京、经济学家都明白,刺激是要付出巨额代价的。 他说:“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这些贷款不是出于经济需要才发放的,而是政府去年需要振兴经济,所以迫使国有银行出钱。大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地方也是出于政治因素推出许多项目。呆帐率多高可能都不会使人意外。” 对于呆帐的比率,现在有多种说法。美国财经媒体彭博新闻社说,在地方融资平台获得的7.7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中,坏帐比例可能占23%。香港Bernstein 研究公司的高级分析师麦克·沃纳(Mike Werner)的估计是25%。他认为,这部分永远都难以收回。 彭博新闻社根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的话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的银行贷款中,能够全额收回的资金只有27%。 伦敦金融时报星期一发表的一篇报道说,中国银行业现在有2280亿美元的资金面临严重的违约风险。 章家敦认为,中国的坏帐风险正在朝着一个危险的高度上升。 他说:“中国银行业的呆帐比例现在肯定比90年代低很多,但是这个比率正在迅速扩大。放贷速度如果大体不降下来,赶上90年代的坏帐率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和股市的下滑,再加上经济增长放缓,这对银行贷款来说真是祸不单行。” 不过,上个星期,标准普尔公司表示,中国银行系统的信贷风险虽然在提高,但整个行业来看还是有能力保持稳定的发展前景。主要原因是,这个系统有着良好的运营利润、坚实的流动性和充足的资本化。 伦敦经济学公司的威廉姆斯也认为,北京在处理银行呆帐方面有经验,而且呆帐的影响是逐步显现的,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威廉姆斯认为,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中国银行系统的问题还不至于对世界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中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巨额银行贷款可能成为坏账 2010/07/27 路透社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恶化,负债情况严重。据中国银监会高层近日透露,中国的银行向地方政府借出的贷款总额约七万七千亿元人民币(约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亿美元),但当中超过五分之一的贷款,可能成为坏账。 根据中国银监会高层透露,中国的银行向地方政府借出的贷款总额约七万七千亿元人民币(约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亿美元),但当中超过五分之一的贷款,可能成为坏账。 在中国银监会的要求下,中国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初步的自我评估审查,发现向地方政府借出的贷款中,大约有一万五千五百亿元人民币可能成为坏账。地方政府或旗下的机关,一般都依赖银行的借贷来资助地方基建工程。 英国的《金融时报》引述中国银监会一名高层报道,上述的借贷不一定统统都变成坏账,但全国银行呆坏账的比率,今年年底将肯定「上升少许」。 面对金融海啸的威胁下,北京中央一度鼓励地方政府大兴土木进行基建,刺激经济,但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的财经官员提出警告,指称用作基建及发展地产的银行贷款,很可能因过热而出现问题。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估计,如果地方政府或旗下机构向银行借贷的其中30%成为坏账,银行呆坏账的比率将增加4至6个百分点。标普一名分析员指出,规模大的银行可以承受坏账的损失,但规模较小的银行,则会承担不成正比的损失,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大为降低。 中国的银行去年借出破纪录的九万六千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的贷款总额有逾倍的增长,但在中央的调控下,借贷活动已逐步降温,不过对整体经济表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本年第二季的经济增长,已从第一季的11.9%降至10.3%,银行向发展商的借贷,更缩减了62%至一千二百一十六亿元人民币。 另据法新社周二也引述中国财新传媒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合办的杂志《新世纪》周刊报道,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中国银行系统向地方融资机构开出大笔贷款,以资助当地基建工程。但是,《新世纪》周刊引述中国银监会途经消息称,这些贷款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七的款项可能有能力偿还。近百分之二十三的款项,也就是说近一万七千亿元人民币极有可能无法偿还。根据银监会的数字,这笔款项相当与今年6月底中国银行系统坏账总额的四分之一。 (3)报告称铁道部负债超万亿 年支付利息400亿 2010/07/27 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债务融资比例越来越大,去年铁道部门支付的利息已经达到400亿元以上,预计未来有可能超过1000亿元,这使得铁路的盈利能力变得脆弱。昨天民生银行在京发布的《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透露了上述信息。 《报告》显示:铁路建设资金来源中,债务融资的比例,已经由2005年的48.83%,上升为2009年的超过70%。快速增长的债务融资规模,使得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09年的负债合计预计超过1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以上,预计2012年有可能超过70%。 “由此看出,铁道部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交通业投融资改革的重中之重。2010年改革重点,将包括扩大合资建路规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支持保险、信托等机构和民间资本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铁道部还在计划规范大秦、广深、铁龙等铁路上市公司的管理。”《报告》的起草人之一、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总裁韩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要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9万公里以上。中国的铁路基建总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每年需要完成2000亿元投资规模,是“十五”建设投资规模的近4倍。 《报告》还显示,铁路装备投资额一般占铁路总投资额的20%。2009年,中国购置铁路装备的花费为980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铁路装备购置的金额将超过1300亿元。 “目前中国北车(601299.SH)和中国南车(601766.SH),在全球铁路设备制造商中的市场份额各为5%。随着市场容量的增长,以及这些企业做强做大,将使中国铁路装备的国际化和出口有更大发展。”韩峰表示。 目前,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川崎重工、通用电气等国际铁路装备制造巨头,市场份额分别为20%、17%、14%、9%和8%。
中国经济刺激的代价开始浮现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