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出租车司机利益的是政府的管制之手


  小茶杯也能掀起大风波。广州出租车“茶水费”的问题先由匿名举报再到举报人现身与出租车公司管理层直接对质,再上电台接受访问,甚至有人威胁举报人小心被“全家消失”,茶杯里的风波掀动全城媒体的神经,出租车行业的种种问题再次引发全城热议。

  出租车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却在十年间不升反降。司机每月近万元的“份子钱”承包费,而且事先必须向出租车公司的领导上贡数万元的“茶水费”才能取得车辆承包权,出租车司机怨气之大不难理解。但造成出租车司机多劳少得困境的始作俑者是出租车公司吗?取消了出租车公司就能保障司机的收入?

  出租车行业是被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无论是出租车车牌的数量还是出租车的服务收费均由政府决定。政府控制了出租车车牌的数量,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车牌有价的情况。这牌价就是车牌的垄断租值,而这租值的月利息就是承包费(即份子钱)的价格。每辆出租车每月缴纳的承包费上万元,那么在五年的经营期内就缴纳了六十万的垄断租值。而广州有近1.8万台出租车运营,出租车公司凭借手中拥有的出租车车牌每年坐拥超过二十亿元的收入。出租车公司是凭借拥有的出租车车牌而获得租值收入,所以取消了出租车公司也不能减轻司机的负担。

  政府在08年曾下调出租车公司向司机收取的承包费金额,但当出租车供不应求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运营资格的竞争就转变成另一种更不公开更不透明的方式进行,就是向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者行贿,也即是所谓的“茶水费”。“茶水费”的产生是由于政府在实施车牌数量管制后再实施价格管制所导致的结果。就好像二战后香港曾实施房租管制,结果“鞋金”盛行一时。

  “茶水费”是车牌竞争的产物,其根源在于政府对出租车行业的双重管制,政府现在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通过摇号来招聘司机能解决问题吗?不能。竞争只会以其他方式变相进行。争取进入摇号大名单是竞争,争取摇号抽中也是竞争。北京去年实施私家车牌摇号发放政策,但现在你只要额外付出数千元,就有4S店能保证你能“抽到”车牌。摇号只会产生新的受贿方式而不能防止腐败的产生。

  出租车公司得以每年坐收二十多亿,出租车司机必须向公司管理层行贿才能获得运营资格,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实施数量控制的管制政策。出租车行业的一切问题均来源于此,躲不开也避不过。要让出租车司机减压增收,要让乘客能廉价享受优质的出租车服务,政府的行业管制政策必须彻底废除。

  取消出租车管制、开放出租车市场,受益者是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但现在的车牌持有人却要放弃每年二十多亿的收益,反对之声可以想象得到。要想改革能顺利实施,要想改革受到的阻力减少,改革的方向应是不断稀释出租车车牌的垄断租值。方法有二,一是政府每年均向市场推出一定数量的车牌;二是引入其他地区的出租车加入竞争,比如可以先在大广州的范围内实现出租车的互通,接着不断扩大互通范围,广佛两地出租车互通、珠三角出租车互通、广东省出租车互通。所谓互通,即允许外地出租车在本地合法营运。出租车互通的范围越大,单个城市出租车车牌的租值就会越低。出租车车牌的租值越低,废除出租车车牌管制措施所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少。

  或会有人担心,出租车作为游客到达陌生城市首先接触到的交通工具,其服务好坏会直接影响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开放出租车市场后政府应该对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的服务质量押金。但游客到达陌生城市同样要面临选择旅店居住的问题,而市场早已找到方法帮助游客寻找适合自己的旅店的方法,这就是品牌和星级认证。开放出租车市场后,全国性的出租车公司将会产生,就好像现在的品牌连锁酒店一样,而且也会有类似于评定酒店星级的评级机构对出租车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评级。这些都可以直接帮助游客在陌生城市选择令自己放心的出租车乘坐。

  出租车行业的问题是政府管制的问题,是数量管制加上运营价格管制再加上承包费管制的问题。管制的叠加只会带来更加扭曲的市场,而某一个管制的取消都可以局部改善市场各方的处境。取消承包费的管制,“茶水费”就失去生存的空间,取消“运营价格”的管制,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期间不再一车难求。而出租车行业服务的提高也可降低居民的购车意愿,缓解城市车位的极度稀缺问题。当然,我们的最终目标仍然是要求政府缩回伸向出租车行业的管制之手。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将是司机和乘客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