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的发展和转变,除股票市场外,其他金融类别市场还刚刚起步,需要新的市场拓展及监管框架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英国《金融时报》上周五报道,香港政府将任命律师欧达礼(Ashley Alder)为香港证监会新任行政总裁,相关消息有望本周公布。知情人士也向财新记者透露,欧达礼所在的律所上周已在内部公开上述消息。
欧达礼并非初入香港证监会,他早前曾担任香港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于2004年10月份才返回英国史密夫律师事务所(Herbert Smith)任职。现为该事务所驻香港亚洲公司事务部门负责人。其参与的引入关注的项目,包括最近的美高梅中国在香港上市的交易。此外,包括中海油、中石化等都是其客户。
与证监会前任总裁韦奕礼(Martin Wheatley)相比,欧达礼在企业融资、资本市场运作方面无疑具有经验优势。在史密夫律所亚洲担任负责人六年的经历,也令其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对欧达礼的任命,似乎释放出某些信号:香港证监会未来或将着更多着墨于市场发展?
在韦奕礼任职期间,香港证监会一改“无牙老虎”传统形象,严厉打击股市内幕交易等失当行为,因而声誉日隆。韦奕礼亦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监管者之一,也在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技术委员会卖空专责小组担任主席等职务。
在打击市场失当行为方面,韦奕礼成绩无人质疑。但是在促进市场发展方面则不然。有人认为,证监会长期只顾扮演“黑脸”执法者的形象,对于市场拓展方面着墨并不多。
这种质疑不无道理,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转变,作为香港四大金融监管机构之一,证监会的掌门人也被提出新的要求。
其实,韦奕礼的监管理念也曾出现调整。他曾认为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法规,把市场监管 好了,市场变得有序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来。但之后,他也主张在监管及促进市场发展之间谋求平衡,只是变化似乎并不明显。
事实上,关于监管市场与市场发展两方面,孰轻孰重,如何平衡,香港证监会已讨论数年。在市场相对较小时,将市场发展排在首位不难理解,否则监管对象和监管行为也无从谈起,而且过度的监管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市场收益。不过,这也不代表一些基本的监管原则,如信息披露,市场公平公正可以忽视。
现在香港市场发展正面临十字路口,香港股票市场经已成熟,监管框架也相对完善,但随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的发展和转变,其它类别市场,譬如人民币产品市场还刚刚起步,需要新的市场拓展及监管框架。
2009年-2010年香港证监会年报的封面是一名鞍马运动员,题目为“寻求平衡”,即寻求监管市场与市场发展的平衡。而2010年-2011年年报封面则为水滴,题目为“优化立新,添注动力”,证监会如此解释,“水既可以更新活化、添注动力,亦可孕育栽培、滋养生息”。
随着市场不断演变,监管也需要优化更新,持续改革,市场才可稳健向前发展。在证监会最新年报中,首次增加了“展望未来”一部分,其中也指出未来证监会六大首务,其中包括发展人民币业务及开拓香港作为主要市场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欧达礼与香港市场另一监管者——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背景有几分相似,拥有丰富中介机构经验,熟悉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而欧达礼此前更有在监管机构任职的经历。
欧达礼“回锅”香港证监会,是否如一股清泉般,为香港市场的监管注入新的生命力,推动香港市场的发展?这将有待时间检验。■
欧达礼“回锅” 港证监会意图猜想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