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行(一)


香港之行(一)
七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气温35度。九龙太子大道东。
早晨六点,我就被周围的汽车流吵醒,于是,盥洗毕。在客厅阅读主人的刊物。
九点多,SAM开车过来接我们。先送孩子们去海洋公园。我决定不去,由SAM陪我到处看看。
从海洋公园返回的途中,经过几座斜拉桥,在蓝天青山碧水的映衬下,我觉得非常气派,庄严,于是,拿出相机狂拍了几张。
汽车过了斜拉桥,到了一座观景台。SAM说,带我上区看风景。结果,汽车绕了几圈,就是上不去。原来,这里的观景台封住了。SAM和我都觉得很怅惘,郁闷。
从上面兜下来,我说先去逛世贸中心、时代广场。她们都位于铜锣湾一带,是旅行必经之地了,这里SHOPING比较平民化,其中,世贸中心的租金是全世界最贵的地方之一,仅次于美国的第五大道。
汽车停在了时代广场附近,SAM说,今天很顺利,不堵车,人也不拥挤,因为是周末。我随着他进了一家小书店,真的很狭窄。上去的楼道仅容两人经过,要是胖一点,就要侧身贴着墙移动了。
里面也很窄,一条狭长的过道把书店分成两半,长度不过七八米,宽不过三米。它是我见过的真正的袖珍书店。
店子狭小,但书却不少。左面是上市的新书,《薄熙来传》《六四运动事件始末》《王丹传》《柴静传》等一些辣眼抢眼之作赫然在目,我拿起一本写柴静的书,认真地从头至尾翻看一遍,感慨良多,特别是看到她和多国名人的留影,还有关于“六四”演讲的很多珍贵的照片。往里走,是一个折价书摊,不多,510港币就能买到一本。这些书没有什么价值,过时,陈旧。中间是一个小台,里面坐着一位靓女,实老板兼收银员。右面是书籍最多的,地面堆积的,两旁书架上的,满满的,沉沉的,给我的感觉很压抑。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女子,在整理被客人翻阅的书本,她一言不发,气色沉静,在你的身边走来走去,或许怕打搅客人的专心看书吧。
我临走时,问SAM,那些介绍民运的书和中共高层权利斗争的书,可以过关吗?SAM说,一本两本没有关系,不要带太多可以的。我犹豫了一会,离开了这家书店。
时代广场、世贸中心里的东西,大多名贵价高,看了几眼,也记不起什么了。
快到中午,我和SAM驱车到德福广场。这里的建筑不高,三十多幢,停车场比较宽敞,周围绿化不多,中间一个方形水池,莲叶田田,菡萏飘香。走近水池,还能看见一只大头龟,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麻雀一点也不惮游人,在你的身边觅食,叽叽喳喳的。这些房子大约修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但是政府对它们重新粉刷后,看起来依然很新。
SAM说,我带你看书去,这里的一家书店大,书也多。
在书店,我和SAM呆了一个小时,都忘记了肚子快贴着脊梁骨。走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厚黑学》(珍藏本),58港币,书比大陆以前的要厚多了;另一本就贵了,《黄腊石鉴赏》,127港币,是一个大陆人写的,名叫沈洪。